搜索
夜色舒长啸,西风吹满楼。边书白羽箭,宫诏紫貂裘。
天地心难测,关河气转愁。鼓鼙敲月晕,兵甲暗霜秋。
万柝行营满,千金选士收。请缨犹贾疏,勒碣几班游。
金马名谁在,铜驼迹自留。乘轩吾道薄,赐第主恩稠。
远愧吴门卒,朝簪未敢投。
猜你喜欢
谢榛吾党彦,轗轲京华陌。黄金自不留,朱颜亦已掷。
韦布岂尽愚,咄嗟名士籍。握手金闺人,中情多所适。
目若营俦匹,踯躅难自释。倒屣公卿前,将须坐其席。
冠盖罗长衢,染翰日相索。遂令清庙音,乃在褐衣客。
一出游燕篇,流俗忽复易。还顾望鹿门,矫矫青云翮。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本站。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悔教:后悔让。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危岩耀城端,杰阁临江湄。停桡一登览,凭槛周思维。
栋甍戢鳞次,帆橹排云差。南眺及百粤,北顾倾九疑。
萧条雨方收,激烈风犹吹。感叹升沈迹,缅渺今昔悲。
气集形万象,物化凭二仪。藐躬将安恃?名绩庶可垂?
五载游岭表,一棹归海涯。朅来阅江山,俯仰惭须眉。
伏波去千岁,巍巍有新祠。
今日复明日,明日能几何。壮心萧索尽,思念恒苦多。
引领望故乡,川路犹且长。巢燕巳北飞,宾鸿亦南翔。
我独无羽翼,慷慨中自伤。
阅历山峰久不磨,年来耸峙为坚操。岁寒更有添幽处,松柏青青节尚高。
大喜与大忧,二者莫能寐。
二者若能寐,何忧事不治。
川净波平五板舟,天开地辟一轮秋。
白银国放黄金色,宫锦袍添紫绮裘。
坐久星河挂璎珞,夜深风露走珠旒。
人间意适须乘兴,我是闲人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