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孔翠耀其羽,乃为俗所珍。神龙处九渊,潜跃固有因。
小人役琐屑,君子扬其芬。遐哉颜闵烈,千秋洒灵芬。
出事金玉昆,入奉堂上亲。恩义苟不亏,岂必馔芳薰。
爰骋六艺圃,载泳诗书津。何当继乔木,振佩蹑高云。
猜你喜欢
上国随缘住,来途(tú)若梦行。
浮天沧(cāng)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chán)寂,鱼龙听梵(fàn)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4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灵根千载忆传镫,片影移来暑化冰。说有还无终不著,似空无色亦何凭。
墙东席地分吟客,树下蒲团入定僧。留得浓阴长落此,青松白石即良朋。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
俯首举尾拳一蹄,掣缰欲嗅骄不嘶。奚官耸肩两足垂,意皃自与造父齐。
鸡目麟鬐凤皇臆,玉山禾远未容食。籋云追雹有馀地,置之画图人岂识。
精神权奇孰可班,当在白兔青龙閒。君知此马从何来,龙眠胸中十二闲。
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老岩下行。手持屈曲千岁藤,虑惊世人藏姓名。
山前樵子折腰迎,九老相顾笑不停。摧天霹雳飞一声,举目惟见烟冥冥。
开山老僧为余说,异事传闻忘岁月。至今山椒泉满地,赤白绕空中不竭。
好分馀泽入千家,免使辛勤夜蹋车。
春芽北苑小方珪,碾畔玉尘飞。金_春葱击拂,花瓷雪乳珍奇。
主人情重,留连佳客,不醉无归。邀住清风两腋,重斟上马金卮。
青山原有约,黄屋本无期。独坐云生榻,閒吟月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