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乘桴东下避风烟,矫首淮云思惘然。涨海涂泥皆树艺,授经子弟总才贤。
青鸠紫蛤尝登馔,金橘红椒不论钱。白发满头俱老大,冶游花底忆当年。
猜你喜欢
浮家南北久离群,知尔移居向海滨。白首一经能教子,黄茅千顷比封君。
异乡花鸟皆春思,故国关山半夕曛。何日酒船还旧里,青山对榻坐观云。
有菀(yù)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nì)焉。俾(bǐ)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qì)焉。上帝甚蹈,无自瘵(zhài)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hé)予靖之,居以凶矜(jīn)。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50-552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4-495
菀:树木茂盛。尚:庶几。蹈:动,变化无常。暱:亲近。俾:使。靖:谋。极:同“殛(jí)”,惩罚。
愒:休息。瘵:病。迈:行,指放逐。
傅:至。曷:为什么。矜:危。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太华岧峣晓正苍,真源遥溯气灵长。五材并用知金肃,万宝初收识白藏。
呼吸几人能入座,儿孙列岫尽成行。西南正有三年克,早晚欃枪扫鬼方。
孤灯如水。剑作寒芒紫。才展吴笺书细字。陡觉春寒到指。
屧廊明月如霜。酒阑暗惹衣香。辜负一双翠袖,教添半臂还凉。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jìng)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zhì)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zhuó)酒歌淇澳(ào),昨夜疏帘雨正凉。
十霜:十年。三径:指称隐者所居之处。
此君:对竹的昵称。后亦泛指所好之物。垂垂、稍稍:渐渐。稚子:笋的别名。
书简:书信。沧浪:青色的波浪。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君整南归棹,予随北上船。他乡一相见,故里色依然。
只觉还家好,都忘失意怜。平安仗传语,早晚下江天。
寂寂青溪水,萧萧祇树园。江潮春入郭,海月夜当门。
银杏风前活,金容世外尊。陈隋销落后,来听道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