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绀宇烟霄上,芒鞋翠霭间。一声云里磬,万叠槛前山。
远树悬残日,长河绕故关。因之悲往事,断碣剔苔斑。
猜你喜欢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hè)蛇。
修鳞(lín)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qiǎng)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
坐久灯烬(jìn)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跎(tuó)。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垂尽:快要结束。壑: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勉强。哗:一作“喧”。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休欤归乎,何为而言哉。予七龄而孤兮,托慈育以苟生。
捉手以笔兮,口授以经。绪先子之素训兮,夜未央而丁宁。
既束发以就学兮,入必问其与游。闻道之进兮,曰使我以忘忧。
课蚕而织兮,纫衣以先汝。使弗坠业兮,我劳而汝处。
慨薄德之眇末兮,今愈壮而不扬。吾母耄兮,恋故乡。
虽得邑而禄兮,曾寤寐之弗遑。与音问之吉兮,孰若朝夕而在傍。
谁絷予足兮,眷白云之徜徉。还印绶于有司兮,贤守足以往诉。
将俟代而返兮,念岁月之云暮。休欤归乎,春山崺崺,春水瀰瀰,春蒲濯濯,春鱼尾尾。
吾亲在前,吾子在后,饮甘涤洁,以介眉寿。
雪霰今朝集,寒冰昨夜坚。幸存东郭履,不赋北门篇。
客路黄云外,乡书白雁边。关河无锁钥,偏阻未归船。
一年一度逢花发,每见花开辄黯然。
往事有谁来记忆,春风空老白头年。
午夜明蟾冷浸溪。姮娥应有辟寒犀。桂岩仍在曲阑西。
撷蕊攀条情未已,经丘寻壑想招携。不应痴马惜障泥。
心远无妨得地偏,南归袖手对吴天。凌空翔隼高圆外,破寂鸣鸡午景前。
白下溪流向人静,紫金山色入春妍。闲中把玩消何物,却办微吟遣壮年。
寂寂东轩晨起迟,蒙茏草木暗疏篱。
风来众绿一时动,正是先生睡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