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鲸波环甬东,生犀驾鳅船。戈旗耀玄甲,声震登莱边。
运柁指河洛,连樯捣幽燕。中坚有宗臣,重望推世贤。
神机赞庙谋,天授黄石编。青春策名勋,幕府当慨然。
英英台阁姿,秉羽宁拘挛。贾勇出绪馀,一举四海全。
云帆万里风,杕杜歌劳还。
猜你喜欢
咫尺长门有别离,君心宁记主家时。
黄金作屋成何事,只办相如买赋资。
黄昏一雨到天明,梦里丰年有颂声。起望平畴烟草绿,只今投笔事农耕。
月明江上棹歌閒,倦客东游未赐环。千里乡关非白下,十年书剑逐黄间。
水生建业鱼初上,春早衡阳雁未还。莫向凤凰台上望,楚云尽处是君山。
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
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第一句的散文结构是:一个被放逐之臣,从猿啼声中一路南去。“逐臣”是主语,“过”是动词。“猿声”是宾语的精简,概括了李白的两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过的是巴东三峡,这个“客”过的是湘西五溪。有人说,诗句不讲语法,这是错的。诗句也有一定的语法,不过它和散文不同,为了平仄、对仗或押韵的方便,它的语法结构可以有极大程度的变易,甚至往往连动词也省掉。读诗的人,仍然应该从语法观点去推求作者的造句艺术。
第二句“回看”二字是照应上句的“过”字,这个被降谪的官员,愈走愈远,深入五溪苗家所住的区域,就不免常常回头看看来路。来路上只是一片秋草,早已望不到家乡,于是不禁泪落沾巾。下面二句说,这一段旅程尽是在寒天、暮雨、不见人迹的空山中。夜晚了,总是在苗家歇宿。“蛮”是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当时少数民族所住的地区,都是荒野的山区,故有“蛮荒”之称。作者设想这个“客”深入蛮荒,以蛮家为逆旅主人,是最不幸的遭遇。湘西的秋雨是整天整夜连绵不绝的,为什么作者偏说是暮雨呢?这是为了与下句挂钩,引出此“客”在暮雨中向苗家借宿的诗意。吴山民评此诗曰:“一诗酸楚,为蛮、主二字挑出。”即以为此诗末句写出了贬官的酸楚之情。这是古代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读此诗,就不会和古人有同感了。住在兄弟民族的家里,有什么可酸楚的呢?
韩翃所作七言绝句不多,但大多是佳作,胡应麟最称赏韩翃的七绝,他在《诗薮》内篇中举出“青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玉勒乍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急管昼催平乐洒,春衣夜宿杜陵花”、“晓月暂飞千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等五六联,以为是“全首高华明秀,而古意内含,非初非盛,直是梁陈妙语,行以唐调耳”。他又举出“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寒天暮雨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这二联,以为“自是钱、刘格,虽众所共称,非其至也”。这一段评论,反映出胡应麟所喜爱的是秾丽的句子。骨子里仍是梁陈宫体,风格却是唐诗。这种诗句之所以“非初非盛”,因为初唐则还没有唐调,盛唐则已排除宫体。而在中唐诗人,渐渐地又在唐调中纳入宫体诗的题材,成为一种秾艳的律诗。这个倾向,发展到晚唐的李商隐,温飞卿而达到了极度。至于“柴门流水”、“寒天暮雨”这样的句子,还是清淡一派,属于钱起、郎士元的家数,而且还不是其中最好的,所以胡应麟似乎不很喜欢。
蝗莫飞,蝗莫飞,闾阎赤子方啼饥。蝗莫育,蝗莫育,田野青苗未成熟。
汝飞漫天复育子,将使吾民骈首死。吾受命,吾专城,誓与吾民同死生。
汝不尽灭吾不去,吾曹与汝元无情。手疮痍,面黧黑,郊原弥望黄云色。
浃月多阴雨,花愁不似春。况无新燕至,似厌主人贫。
车马嗟岐路,江山羡隐沦。相期聊一醉,长作瀼西邻。
五杂俎,绶若若。
往复来,大车铎。
不得已,去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