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 过盖竹作二首 其一
- 次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三
- 病中呈诸友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五 西涧清净退庵
- 菩萨蛮(回文)
- 水调歌头
- 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 鹧鸪天
- 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
-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 训蒙绝句 牛山
- 寿母生朝 其四
- 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
-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 西江月
-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 忆秦娥
- 鹧鸪天(江槛)
- 句 其十五
- 墨梅
- 短句奉迎 其二
- 登芦峰
-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 咏红白莲
- 赠上封诸老
- 十五日再登祝融用台字韵
- 胡丈广仲与范伯崇自岳市来同登绝顶举酒极谈得闻比日讲论之乐
- 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仍迭和韵
- 和择之韵
- 十一月二十六日宿萍乡西三十馀里黄花渡口客舍稍明洁有宋亨伯题诗亦颇不俗因录而和之
- 舟中晚赋
- 过丰城作
- 舟中见新月伯崇择之二友皆已醉卧以此戏之
- 观西山怀岳麓以为莫能相上下也聊赋此云
- 进贤道中
- 安仁晓行
- 十七日早霜晴观日出雾中喜而成诗
- 再用前韵
- 章岩
- 次韵择之章岩
- 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 其一
- 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 其二
- 择之诵所赋拟吕子进元宵诗因用元韵二首 其一
- 择之诵所赋拟吕子进元宵诗因用元韵二首 其二
- 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 其一
- 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 其二
-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一
-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二
- 小诗奉送择之仁友赴漕台之招后篇喜赵公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别怀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见区区也二首 其一
- 小诗奉送择之仁友赴漕台之招后篇喜赵公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别怀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见区区也二首 其二
- 与刘德明祝济之胡子宽晚步偶成
- 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二首 其一
- 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二首 其二
- 次韵宿密庵
- 闻季通德明诸友入山以诗迎之仍请先往观瀑布
- 和季通昼寒韵
- 奉酬圭父末利之作
- 次韵昼寒
- 次判院丈昼寒亭韵有怀平父
- 次判院丈清湍之什
- 奉酬圭父白莲之作
-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
-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 芹
-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 笋
- 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 其一
- 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 其二
- 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 其三
- 云谷怀魏元履
- 宿云际寺许顺之将别以诗求教次韵
- 挽汪端明三首 其一
- 挽汪端明三首 其二
- 挽汪端明三首 其三
- 宿休庵用德功壁间韵赠陈道人
- 挽刘枢密三首 其一
- 挽刘枢密三首 其二
- 挽刘枢密三首 其三
- 和张彦辅白鹿洞之作
- 次张彦辅西原之作
- 次张彦辅卧龙之作
- 次张彦辅栖贤之作
- 赠于盛二生
- 闰月十一日月中坐彭蠡门唤船与诸人共载汎湖至堤首回棹入西湾还分韵赋诗约来晚复集诗不至者浮以大白
- 登庐峰二首 其一
- 登庐峰二首 其二
- 芦峰次韵
- 次瑞泉诗韵
- 游密庵得空字
- 挽吴给事三首 其一
- 挽吴给事三首 其二
- 挽吴给事三首 其三
- 和林择之凤凰山韵
- 次林择之凉峰韵
- 熹去温陵二十七年而复来显庵益老见候七里亭又以佳句见招而休斋陈丈寺丞黄丈皆属和焉因次韵奉酬并呈二丈
- 答黄叔张
- 次韵陈休斋怀古堂
- 次公济精舍韵
- 挽蔡
- 挽鹿伯可郎中二首 其一
- 挽鹿伯可郎中二首 其二
- 挽陈检正
- 挽陈检正 其二
- 哭刘岳卿
- 诗饯陈兄朝章居士永归本宅授诸挽者
- 咏岩桂二首 其一
- 咏岩桂二首 其二
- 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二首 其一
- 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二首 其二
- 挽梁文靖公二首 其一
- 挽梁文靖公二首 其二
- 挽周侍郎二首 其二
- 挽董安人二首 其一
- 挽董安人二首 其二
- 放船二首 其一
- 放船二首 其二
- 寄陈讲师
- 别陈讲师
- 题南台
- 谒二徐先生墓
- 挽崔嘉彦二首 其一
- 挽崔嘉彦二首 其二
- 春日过上天竺
- 昭德源
- 题东屿书房
- 咏南岩
- 重过南塘吊徐一平先生
- 梦山中故人
- 九日
- 次韵傅丈题吕少卫教授藏书阁
- 和刘抱一
- 再和
- 数日前与判院丈有宋村之约雪中有怀奉呈判院通判二丈
-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 伏读赵清献公瑞岩留题感叹之馀追次元韵
-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 其一
-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 其二
- 寿母生朝 其五
- 寿母生朝 其六
- 寿母生朝 其七
- 卓国太
- 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一 秀野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二 积芳圃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三 家山堂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四 拙政堂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五 香界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六 春谷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七 舫斋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八 药圃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九 山人方丈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 龟峰楼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一 月波台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二 挽蔬园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三 秋香径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四 曲池轩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五 前村□
-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 其一
-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 其二
- 次秀野韵五首 其一
- 次秀野韵五首 其二
- 次秀野韵五首 其三
- 次秀野韵五首 其四
- 次秀野韵五首 其五
- 留秀野刘丈二首 其一
- 留秀野刘丈二首 其二
-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 其一
-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 其二
- 次秀野躬耕桑陌旧园之韵二首 其二
- 又和秀野二首 其一
- 又和秀野二首 其二
- 次秀野咏雪韵三首 其一
- 次秀野咏雪韵三首 其二
- 次秀野咏雪韵三首 其三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二
- 次韵秀野早梅
- 次秀野极目亭韵 其一
- 次秀野极目亭韵 其二
- 次秀野春晴山行纪物之句
- 再用韵题翠壁
- 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 其一
- 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 其二
- 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三首 其三
-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 其一
-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 其二
-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三首 其三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其十二 柳堤
- 句 其十三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其四 船斋
- 次韵判院丈雪意之作
-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
- 训蒙绝句 其二
- 水濂洞
- 题万安野馆
- 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
- 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 其一 呈元范
- 宿石岊馆二首 其一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八 木耳
- 过润陂日晴意可喜至暮复雨伯崇有诗因次其韵
- 梅花两绝句 其一
-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一
- 芹溪九曲诗 其六
- 自溪口买舟至顺昌示同行者
- 次彭应之餐雪韵
- 谨次县大夫见属之韵
- 用林择之韵呈陈福公
- 登面山亭
- 晨起对雨二首 其一
- 训蒙绝句 言志
- 训蒙绝句 良知
-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一
- 雪意
- 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二首 其一
- 赠仰上人
- 登阁
- 残腊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四 栖贤院三峡桥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五
-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二 荼蘼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一
- 送单应之往閤山 其二
- 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 其一
- 次林扩之开善避暑韵二首 其一
- 次韵择之见路傍乱草有感
- 再题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一
- 奉和子服老弟黄杨游岩二诗 其二
- 训蒙绝句 就有道而正
- 寄谢刘彦集菖蒲之贶二首 其二
- 不见梅再用来字韵
- 寻白鹿洞故址爱其幽邃议复兴建感叹有作
- 题林择之欣木亭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七
- 万安遇长沙便欲附书不果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二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四 谢客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二 新笋
-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一
- 杂记草木九首 其五 榴花
- 病告斋居作
-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仁二首 其一
- 游密庵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九
- 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 其二
- 题祝生画呈裴丈二首 其一
- 次刘圭甫和人梅花韵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北涧
- 次张彦辅韵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一
- 克己
- 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
-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一
-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二
- 熹罢官观康王谷水帘夜饮山月轩分韵得主字奉别送行诸君
- 次韵择之金步喜见大江有作
- 马上举韩退之话口占
- 方广睡觉次敬夫韵
- 训蒙绝句 莫我知也夫三首
- 仁术
- 训蒙绝句 鸢飞鱼跃二首 其一
- 次韵择之馀干道中
- 家山堂晚照效辋川体作二首 其一
- 再至作
- 次秀野杂诗韵 导引
- 己未九日子服老弟及仲宣诸友载酒见过坐间居厚庙令出示佳句叹伏之馀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
- 督役城楼
- 北双剑峰
- 题魏府藏赵公饮器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三
- 夏日斋居得潮州诗卷咏叹之馀用卒章之韵以纪其事
- 黎岭西南水石佳处不减庐阜戏呈子厚
- 用前韵答林史君
- 谢吴公济菖蒲
- 夏日二首 其二
- 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也
- 杂记草木九首 其三 扶留
- 次韵择之听话
- 过黄塘岭
-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 其一
- 感事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 归宗寺
- 武夷精舍杂咏 晚对亭
- 训蒙绝句 意
- 挽范直阁二首 其二
- 步虚词二首 其二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五 劳农
- 两绝句送顺之南归 其二
- 用丘子服弟韵呈储行之明府伯玉卓丈及坐上诸友
-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二
- 仲缜尊兄对策南宫相顾田舍辄赋小诗攀饯行李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三 瀑布
- 日用自警示平父
- 登岳麓赫曦台联句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九 石池
- 训蒙绝句 为人
- 自方广过高台次敬夫韵
- 屡游庐阜欲赋一篇而不能就六月中休董役卧龙偶成此诗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三
- 训蒙绝句 其三
- 何君飞仙
- 长溪林一鹗秀才有落发之愿示及诸贤诗卷因题其后二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汶上
- 杂记草木九首 其九 浇花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一 云谷
- 暇日侍法曹叔父陪诸名胜为落星之游分韵得往字率尔赋呈聊发一笑
- 秋雨
- 答王无功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 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树名之因题此诗
- 夜雨二首 其一
-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二
- 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张兄张丈有诗敢次元韵悲悼之极情见乎词伏幸采览二首 其二
- 晚步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 次刘彦集木犀韵三首 其一
- 试院杂诗五首 其二
-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二首 其二
- 送张彦辅赴阙
- 西郊纵步
- 莲花峰次敬夫韵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九 简寂观
- 训蒙绝句 参前倚衡
- 和秀野韵二首 其二
- 道间厌苦泥淖思亟还家安坐讲习用择之韵呈二贤友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二
-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二
- 伏承侍郎使君垂示所与少傅国公唱酬西湖佳句谨次高韵聊发一笑 其一
- 分水铺壁间读赵仲缜留题二十字戏续其后
- 闻蛙
- 题安隐壁
- 送谢周辅入广
- 崇真观
- 客舍听雨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三
- 拟古八首 其六
- 百丈山六咏 其一 石磴
-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一
- 方广圣灯次敬夫韵
- 送单应之往閤山 其一
- 后洞雪压竹枝横道
- 武林
- 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 其三
- 宿武夷观妙堂二首 其一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八
-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二
- 访昂山支公故址
- 将理西斋
- 和王晦叔寄德莹弟韵 其一
- 彦集奉檄归省示及佳篇次韵奉酬呈诸兄友
- 训蒙绝句 观澜
- 春日即事
- 百丈山六咏 其四 石台
-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二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一 白鹿洞书院
- 与一维那
- 训蒙绝句 戒谨
- 秋怀
-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因作此诗二首 其一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八
- 困学二首 其一
- 行视武夷精舍作
- 训蒙绝句 一贯
- 读子厚步月诗时方闻吕伯恭讣后数日赋此
-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二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四
- 秋暑
- 训蒙绝句 太极图
- 对菊
- 教思堂作示诸同志
-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四 芭蕉
-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五
-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
- 感事有叹
- 敬简堂分韵得月字
- 梵天观雨
- 秋怀二首 其一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四 子姜
- 到袁州二首 其二
- 哭罗宗约二首 其二
- 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
-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三 竹
-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二
- 和喜雨二绝 其二
- 次黄叔张宿凉峰韵
- 伏蒙秘阁张丈宠顾下邑并以长篇为贶降叹之馀牵勉继韵仰求斤削僭率皇恐
- 挽王德修
- 马迹桥
-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一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一
-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一
- 再赋解嘲
- 次韵潮州诗六首 销寇
- 武夷精舍杂咏 寒栖馆
- 释奠斋居
-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一
-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绝字
- 百丈山六咏 其六 瀑布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踺梅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
- 福严读张湖南旧诗
-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 诗送碧崖甘叔怀游庐阜兼简白鹿山长吴兄唐卿及诸耆旧三首 其一
- 句 其九
- 次季通昼寒亭韵二首 其一
- 梅溪陂下作
- 训蒙绝句 致知
- 方广奉怀定叟
- 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幸一笑
- 芹溪九曲诗 其四
- 题谢少卿药园二首 其二
-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 其二
- 题画
-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二 雪亭
-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二
-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其一
- 立春大雪邀刘圭甫诸兄游天湖
- 训蒙绝句 道
- 训蒙绝句 谨独
- 到袁州二首 其一
- 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二 巢云
- 社日诸人集西冈
- 答袁机仲论启蒙
- 训蒙绝句 性
- 题画卷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四
- 宿筼筜铺
-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一 柳
-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一
- 用林择之韵别陈休斋
- 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 其一
- 十二月旦袁州道中作
- 训蒙绝句 静二首 其一
-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 训蒙绝句 四十五十无闻
- 马上口占次敬夫韵
- 戏赠胜私老友
- 和人游西岩
- 和人都试之韵
- 分韵得眠意二字赋醉石简寂各一篇呈同游诸兄 其一 醉石
- 百丈山六咏 其五 西阁
- 伏承子直都督侍郎临饯远郊仍邀严州郎中及诸名胜相与燕集分韵赋诗熹得时字辄成鄙句
- 寄江文卿刘叔通 其一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一 下山
- 训蒙绝句 小学
- 招隐操 反招隐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一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五 中溪
- 挽周侍郎二首 其一
- 昙山题诗
- 题蕃骑图
- 次韵择之发临江
- 古意
-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三 嫣然亭
- 和张彦辅落星寺之作
- 训蒙绝句 吾知勉
- 过盖竹作二首 其二
- 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 方广道中半岭小憩次敬夫韵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 训蒙绝句 鬼神
- 崖边积雪取食甚清次敬夫韵
- 拟古八首 其八
- 十月上休日游卧龙玉渊三峡用山谷惊鹿须要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一 登山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二
- 晚雨凉甚偶得小诗请问游山之日并请刘平父作主人二首 其一
- 读十二辰诗卷掇其馀作此聊奉一笑
- 游武夷以相期拾瑶草分韵赋诗得瑶字
- 武夷精舍杂咏 仁智堂
- 刘平甫分惠水栀小诗为谢二首 其一
- 次秀野杂诗韵 山药
- 训蒙绝句 古者以利为本
- 伏承侍郎使君垂示所与少傅国公唱酬西湖佳句谨次高韵聊发一笑 其二
- 熹伏蒙判院丈垂示用韵喜晴之句率尔奉酬伏乞笑览
- 次秀野杂诗韵 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二首 其一
- 夏日二首 其一
- 试院杂诗五首 其一
- 次刘彦集木犀韵三首 其二
-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 游昼寒以茂林脩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
- 题谢安石东山图
- 和敬夫韵
- 彦集兄再适临汀惠顾蓬荜赋诗留别眷予良勤次韵祖行言不尽意
- 安溪书事
- 寄云谷瑞泉庵主
- 即事有怀寄彦辅仲宗二兄二首 其二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五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九 修书
-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其二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二 折桂院黄云观
- 铅山立春六言二首 其二
- 醉下祝融峰作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五
- 丰城荣光书院
- 奉同公济诸兄自精舍来集冲佑之岁寒轩因邀诸羽客同饮公济有诗赠守元章师因次其韵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六 休庵
-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六
- 寄黄子衡
-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
- 观野灯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六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三
- 复斋偶题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九
- 墨庄五咏 其一 墨庄
-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六
- 杂记草木九首 其八 独觉
-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三
- 芹溪九曲诗 其八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七
- 柬舍侄
- 登閤皂山 其二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四
- 题清虚庵来月轩
- 尤溪县学观大阁
- 即事偶赋
- 送李道士归玉笥三首 其三
- 和张彦辅初到南康之句
- 行林间几三十里寒甚道傍有残火温酒举白方觉有暖意次敬夫韵
- 题祝生画
-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两日读大学诚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书此以自箴盖不得已而有言云
- 秋夕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七 云庄
- 训蒙绝句 博约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八 海棠屏
- 次韵题平父兄重建一枝堂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四 落星寺
-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五 蔬圃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四
- 题郑德辉悠然堂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
- 次择之韵聊纪秦事
-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五
- 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 杂记草木九首 其二 红蕉
- 次韵潮州诗六首 濠上斋二首 其一
- 彦集圭父择之同饮白云精舍以醉酒饱德为韵熹分得饱字醉中走笔奉呈
- 次韵择之发紫溪有作
- 秋日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
- 壬子三月二十七日闻迅雷有感
-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一
- 题吴公济风泉亭
- 趁韵
- 择之所和生字韵语极警切次韵谢之兼呈伯崇
- 晨登云际阁
- 南安道中
-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二
- 次秀野杂诗韵 栗熟
- 晚雨凉甚偶得小诗请问游山之日并请刘平父作主人二首 其二
- 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
- 次韵陈休斋莲华峰之作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四
-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
- 训蒙绝句 不能使人巧
- 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二首 其一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小梅
- 寄谢刘彦集菖蒲之贶二首 其一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二 还家
- 武夷精舍杂咏 精舍
- 观洪遵双陆谱有感呈刘平甫范仲宣二兄
- 答择之
- 西源居士斸寄秋兰小诗为谢
- 怀山田作二首 其一 冬日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三
-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四
- 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 其二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三 西寮
- 昨为许进之书胎仙字因以名其室或疑欠舞字者故作此以解之
- 步虚词二首 其一
- 武夷精舍杂咏 止宿寮
- 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二首 其二
- 次秀野种粟韵
-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还字
- 次韵择之润陂有作
- 句 其十
- 送芮国器二首 其一
- 训蒙绝句 九思
- 武夷精舍杂咏 石门坞
- 芹溪九曲诗 其九
- 次韵谒忠显刘公墓下
- 岁晚燕集以梅花已判隔年开分韵赋诗得已字
- 训蒙绝句 为己为人
- 送吴茂实
- 夜
- 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敬夫兄
- 怀山田作二首 其二 梅花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四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七
- 追和李士举徐氏山居韵
- 三月晦日与诸兄为真率之约徘徊石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发一笑
- 训蒙绝句 体用
- 试院杂诗五首 其三
- 和林择之黄云之句兼简同游诸兄
- 次韵伯崇登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疏于此云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六
- 和喜雨二绝 其一
- 拟县补以虫鸣秋诗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二十
-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 其二
- 金榜山
- 白鹿讲会次卜丈韵
- 次韵别林择之
- 短句奉迎
- 谒表伯余宋祐
- 次旬父韵
- 次圭父观鱼韵
- 题梵天方丈壁
-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二
- 民安道中
- 观林长仁书卷戏题问答 其一
- 还家即事
- 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敬夫春风楼韵
-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一
- 题囊山寺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二 温汤
-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一
- 寿母生朝 其一
- 傅安道杨仪之二漕劝农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
- 傅安道杨仪之二漕劝农有诗次韵二首 其一
- 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一
- 又闻琴作
- 次韵寄题芙蕖馆三首 其三
- 夜雨二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安仁利仁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二 值风
-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因作此诗二首 其二
- 次韵寄题万顷寒光奉呈休斋先生
- 久雨斋居诵经
-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二
- 拟古八首 其二
- 远游篇
- 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二首 其一
-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五
- 训蒙绝句 存心
- 训蒙绝句 乐
- 训蒙绝句 难言
- 感怀
- 招隐操 招隐
- 寄诸同寮
- 训蒙绝句 养性
-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三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七
- 芹溪九曲诗 其五
- 宿石岊馆二首 其二
- 读道书作六首 其四
- 芹溪九曲诗 其二
- 卜居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八 泉硖
- 游灵石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三
-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二
- 小均四景诗 其三
- 春日言怀
- 月夜述怀
- 武夷七咏 其三 画鹤
-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其四
- 训蒙绝句 唤醒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一
- 隆冈书院四景诗 其四
- 秋华四首 其三 木犀
- 承事卓丈置酒白云山居饮饯致政储丈叔通因出佳句诸公皆和熹辄亦继韵聊发坐中一笑
- 苧溪道中
- 垂涧藤
- 次祝泽之表兄韵送刘子晋归省
- 次韵择之夜宿进贤客舍
- 题雪梅二阕奉怀敬夫后自是不复作矣
- 武夷七咏 其五 趋真亭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赋梅
-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三
- 道中景物甚胜吟赏不暇敬夫有诗因次其韵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绝顶
- 天湖四乙丈坐间赏梅作送刘充甫平甫如豫章
- 训蒙绝句 心之官则思
- 酬黄子厚见访归途惠诗韵
- 吴山高
- 示诸同志
- 濯足万里流
- 谢人送兰 其一
- 自东湖至列岫得二小诗 其二
- 送汪大猷归里
-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二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四
-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 其二
- 送王季山赴龙溪
- 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
- 竹
- 训蒙绝句 勿忘勿助长
- 中元雨中呈子晋
- 客来二首 其一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一
- 次韵择之漫成
- 冬日二首 其一
- 忆斋中二首 其一
-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 其四
-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 次季通韵赠范康侯
-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三
- 刘平甫席上分韵得写字
- 兰
- 和子澄白鹿之句
- 观林长仁书卷戏题问答 其二
- 德兴县叶元恺家题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七 怀人
- 二十七日过毛山铺壁间题诗者皆言有毛女洞在山绝顶问之驿吏云狐魅所为耳因作此诗
- 训蒙绝句 夜气
- 咏蕙
- 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辞
- 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十五志学
- 题中峰杉径
- 拜张魏公墓下
- 训蒙绝句 闻知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一
- 训蒙绝句 心
- 伐木
- 训蒙绝句 莫知其乡二首 其一
- 小均四景诗 其一
-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一
- 次二友石井之作三首 其一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十一
- 罗汉果次敬夫韵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其十七 听雨舫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九
- 庐山双剑峰二首 其一
-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其二
- 小均四景诗 其二
-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三
-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二
-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一
- 宋丈示及红梅腊梅借韵两诗辄复和呈以发一笑 其一
- 次韵潮州诗六首 闲坐
- 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其一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五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落梅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六 讲道
- 秋夕二首 其一
- 武夷精舍杂咏 铁笛亭
-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其二
- 择之贤友归途左顾示以四明酬唱焕烂盈编三复咏叹想见聚游之乐辄用黄山即事之韵赋呈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
- 临流石
- 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张兄张丈有诗敢次元韵悲悼之极情见乎词伏幸采览二首 其一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 山楹
- 同林择之范伯崇归自湖南袁州道中多奇峰秀木怪石清泉请人赋一篇
-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一
-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二
-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 其一
- 山行两日至金步复见平川行夷路计程七日可到家矣
- 后洞山口晚赋
- 训蒙绝句 天
- 至凤凰山再作
- 武夷精舍杂咏 观善斋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九 萝卜
- 赠书工
- 冬雨不止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一
- 寿母生朝 其二
-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一
- 感尚子平事
- 训蒙绝句 居敬二首 其一
- 兼山阁雨中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一 漆园
- 寄籍溪胡丈及刘恭 其二
- 题谢少卿药园二首 其一
- 读道书作六首 其六
- 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三 山台
- 晚饮列岫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八
- 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二
- 寄江文卿刘叔通 其二
- 示四弟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三 紫蕈
- 赠刘虚谷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四
- 训蒙绝句 浴沂
-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 蕨
- 延平水南天庆观夜作
- 登梅岭
- 小盈道中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三
- 次范硕夫题景福僧开窗韵
-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二
- 寄题李东老渊乎斋
- 引年得请伏蒙致政学士契丈特垂庆问宠以佳篇捧玩之馀感愧亡量辄借高韵少见谢诚伏幸笑览
- 训蒙绝句 中庸
- 次王宰立春日大雪韵
-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 其一
- 读道书作
-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
- 上广文
- 送彦集之官浏阳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四
- 寄林择之
- 夜坐有感
- 读道书作六首 其三
- 隆冈书院四景诗 其二
- 赠傅得一
- 晚霞
-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二
-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一
- 林间残雪时落锵然有声
- 次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二
- 登祝融峰用择之韵
-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予与伯崇伫立以俟因得二绝 其一
- 熹伏蒙休斋先生惠诗见留谨次高韵二首 其一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五
- 武夷七咏 其一 天柱峰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寒梅
- 伏读云台壁间秘阁郎中盘谷传丈题诗齿及贱名追怀曩昔不胜感涕辄次元韵呈诸同游计亦同此叹也
- 次秀野杂诗韵 家酿二首 其一
- 哭罗宗约二首 其一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四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四
- 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
- 池上示同游者
- 八月十七夜月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五
- 清江道中见梅
- 训蒙绝句 卓尔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八 倦游
- 题沈公雅卜居图
- 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作此
- 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
- 试院杂诗五首 其四
- 淳熙戊戌七月廿九日早发潭溪西登云谷取道芹溪友人丘子野留宿因题芹溪小隐以贻之作此以纪其事
- 次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一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三
- 次韵寄题芙蕖馆三首 其一
-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二
- 和张彦辅雪后栖贤之作
- 将下山有作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四
- 孝宗皇帝挽歌词
-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一
- 书邵子尧夫游伊洛四首 其三
- 和戴主簿韵
- 家山堂晚照效辋川体作二首 其二
- 感事书怀十六韵
- 分韵得眠意二字赋醉石简寂各一篇呈同游诸兄 其二 简寂
-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 其二
- 寄题宜春使君定叟张兄隐斋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二
- 易二首 其一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一
- 次二友石井之作三首 其三
- 训蒙绝句 知天命
- 用前韵答方直甫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岭梅
- 忆秦娥·云垂幕
- 野望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一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 渡兴乐江望祝融次择之韵
- 次韵潮州诗六首 其二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二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四 晦庵
-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 墨庄五咏 其三 静春堂
- 呈黄子厚
- 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 其二 呈清叟
- 杂记草木九首 其一 天门冬
- 鹤鸣峰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五
-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
- 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次敬夫韵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二 敬义堂
- 水调歌头
-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 宿山寺闻蝉作
- 观书有感 其二
-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一
- 题西林可师达观轩
-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一
-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二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一
-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二
-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一
-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二
-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三
-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四
-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一
-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 其一
-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 其二
- 寿母生朝 其三
- 用西林旧韵二首 其一
- 用西林旧韵二首 其二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三
-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五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三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 次秀野杂诗韵 其四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五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一
- 长溪林一鹗秀才有落发之愿示及诸贤诗卷因题其后二首 其一
- 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其二
-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二
-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一
-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二
- 登山有作次敬夫韵
- 壁间古画精绝未闻有赏音者
- 泉声次林择之韵
- 霜月次择之韵
- 枯木次择之韵
- 残雪未消次择之韵
- 石廪峰次敬夫韵
- 福严寺回望岳市
- 过高台携信老诗集夜读上封方丈次敬夫韵
- 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一
- 读林择之二诗有感 其二
- 马上赠林择之
-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二
- 再答择之
-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一
- 人言石乳洪羊之胜不及往游作此
-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予与伯崇伫立以俟因得二绝 其二
- 次韵择之怀张敬夫
- 别韵赋一篇
- 宿新喻驿夜闻风铎
- 题野人家
- 临江买舟
- 赤冈头望远山作
- 竹节滩
- 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 自东湖至列岫得二小诗 其一
- 观上蓝贤老所藏张魏公手帖次王嘉叟韵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二
- 次韵择之过丫头岩
- 次二友石井之作三首 其二
-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 其一
- 夜闻择之诵师曾题画绝句遐想高致偶成小诗
- 次林扩之开善避暑韵二首 其二
-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四
- 次彭应之鱼乐亭韵
- 次观瀑布韵
- 次季通昼寒亭韵二首 其二
-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十 宴坐
-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二
- 读子厚诗卷用其卒章晨起之韵作诗寄之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八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二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六 卧龙庵武侯祠
- 秘阁张丈简寂之篇韵高难继别赋五字以谢来贶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三
- 三月三日祀事毕因脩禊事于灵梵以高阁一长望分韵赋诗得一字
- 九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三 楞伽院李氏山房
- 秋夜听雨奉怀子厚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四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八
- 大雪马上次敬夫韵
- 试院即事
- 奉答张彦辅戏赠之句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一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十二
- 再得古木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二
- 游白鹿洞熹得谢字赋呈元范伯起之才三兄并示诸同游者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三 康王谷水帘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七
- 奉酬子厚咏雪之作
- 冬至阴雨
- 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
-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
- 下元节假行视陂塘因与宾友挈儿甥出郭登山归赋二诗示子直春卿及折桂云谷并写呈郡中诸寮友
- 次韵潮州诗六首 山居即事用叠翠亭韵
- 赋归云洞
- 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三
- 卧龙之游钱通守得江字不及赋诗已解维矣熹用其韵纪事以赠并附卷末
-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 其十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十六
- 再至同安假民舍以居示诸生
- 怀子厚
- 杜门
- 夏日
- 夏日二首 其二
- 读机仲景仁别后诗语因及诗传纲目复用前韵
- 寄题梅川溪
- 次韵潮州诗六首 山丹
-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七
- 晓步
- 试院杂诗五首 其五
- 拟古八首 其四
- 拟古八首 其七
- 新竹
- 训蒙绝句 其二
- 拟古八首 其一
-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韩无咎
- 秋夜叹
- 训蒙绝句 固穷
- 训蒙绝句 万物皆备于我
- 迎神
- 训蒙绝句 其二
- 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
- 训蒙绝句 心有邻
- 训蒙绝句 予欲无言
- 谢人送兰 其二
- 训蒙绝句 刍养悦口
-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
-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二
-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其二
- 训蒙绝句 其二
- 邵武道中
- 穿林径
- 训蒙绝句 其三
- 训蒙绝句 体认
- 训蒙绝句 命二首 其一
- 训蒙绝句 逝者如斯二首 其一
- 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
- 夜赋
- 训蒙绝句 西铭
- 训蒙绝句 其二
- 训蒙绝句 其二
- 训蒙绝句 动心忍性二首 其一
- 训蒙绝句 君子去仁
-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一
- 对雨
- 芹溪九曲诗 其七
- 训蒙绝句 三省二首 其一
- 过飞泉岭
-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 山寺逢僧谈命
- 两绝句送顺之南归 其一
- 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 其一
- 次益老韵
- 训蒙绝句 情
- 训蒙绝句 唤醒
- 训蒙绝句 下学上达
- 奉和子服老弟黄杨游岩二诗 其一
- 芹溪九曲诗 其一
- 训蒙绝句 出门如见大宾
-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 廓然亭
- 客来二首 其二
- 训蒙绝句 其二
-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为答三首 其一
- 训蒙绝句 先难
- 丙辰正月三日赠彭世昌归山
- 仙霞岭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一 野塘小隐
- 题刘志夫严居厚潇湘诗卷后
- 训蒙绝句 其二
-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二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七 菜畦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六 月台
- 训蒙绝句 求放心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九 橘堤
-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三
-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二
- 代胜私下一转语
- 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
- 见梅用攀字韵
-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一
- 奉答张彦辅解嘲
- 诗送碧崖甘叔怀游庐阜兼简白鹿山长吴兄唐卿及诸耆旧三首 其三
- 苦雨用俳谐体
- 题米仓壁
- 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洲病叟朱熹仲晦父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一
- 题严居厚溪庄图
- 唐石雪中
-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一
- 读李宾老玉涧诗偶成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三 方拙寮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四 吟哦室
- 再题吴公济风泉亭
- 涉涧水作
- 考试感事戏作
- 小均四景诗 其四
- 武夷精舍杂咏 钓矶
- 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 其二 湘君
- 困学二首 其二
- 武夷七咏 其四 仰高堂
- 曾点
- 仰思二首 其二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 竹坞
- 醉作三首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五 莲沼
- 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 其一 湘夫人
- 墨庄五咏 其五 君子亭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二 茶坂
- 寄山中旧知七首 其五
- 武夷精舍杂咏 茶灶
- 双髻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 南涧
- 夜闻子规
- 示四弟
-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为答三首 其二
- 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二首 其二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四 云关
- 秋华四首 其四 菊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六 南芥
- 百丈山六咏 其二 小涧
- 墨庄五咏 其二 冽轩
- 杂记草木九首 其四 竹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五 草庐
- 庚申立春前一日
- 杉木长涧四首 其二
-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五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二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早梅
- 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 其二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一 笋脯
- 隆冈书院四景诗 其一
- 濯足涧水二首 其一
-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其三
- 题画卷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九 桃蹊
- 题画卷
- 武夷七咏 其七 丹灶
- 谨次陈昭远丈龙洲乡社高韵并呈诸兄友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江梅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二
-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清字
- 濯足涧水二首 其二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 野梅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其一 纳湖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五
- 叔通老友探梅得句不鄙垂示且有领客携壶之约次韵为谢聊发一笑
- 题米元晖画
- 桐庐舟中见山寺
- 次周师温游书堂韵兼简坐上诸同志
- 云谷二十六咏 其六 杉径
- 忆斋中二首 其二
-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四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 芋魁
- 和王晦叔寄德莹弟韵 其二
-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一
- 题画卷
- 饮清湍亭石上小醉再登昼寒
- 再用前韵示诸同游
- 次秀野泛沧波馆至赤石观刈早稻韵
- 聚星落成致政陈丈举酒属客出示新诗而仲卿朝瑞及刘范二兄相与继作熹幸以卜邻得陪胜集率尔次韵聊发一笑
- 次秀野杂诗韵 刻漏
- 次韵寄题芙蕖馆三首 其二
- 杂记草木九首 其六 萱草一
- 圭父为彦集置酒白莲沼上彦集有诗因次其韵呈坐上诸友
- 次秀野杂诗韵 葺居二首 其一
- 送建阳陈丞伯厚还乡
- 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
-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其一
- 熹次延之年兄韵敬题绍德庵真如轩写呈伯时季路二兄
- 次秀野躬耕桑陌旧园之韵二首 其一
- 奉和秀野见留之句
- 熹伏蒙休斋先生惠诗见留谨次高韵二首 其二
- 蒙恩许遂休致陈昭远丈以诗见贺已和答之复赋一首
- 次牧马侯庙
- 再次王宰韵
- 再和油字韵
-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 次彦集经营别墅之作
- 次知郡章丈游山之韵
- 次秀野杂诗韵 槟榔
- 次祝泽之表兄韵
-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二
- 蒙判院丈示及再用元韵之作率易和呈以求指诲
- 次韵彦采病中口占
- 十三日晨起霜
- 宋丈示及红梅腊梅借韵两诗辄复和呈以发一笑 其二
- 宿白芒畬
- 次秀野暑中二首 其二
- 次秀野杂诗韵 黄雀鲊
- 岩桂
- 挽延平李先生三首 其三
- 水口行舟
- 孤鹤思太清
- 司马光好学
- 水口行舟二首
- 秋月
-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 陈谏议教子
- 劝学诗
-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 春日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 读书要三到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 百丈山记
- 偶成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 偶题三首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栻。《东归乱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寒泉著述
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
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四字刻石揭榜。
乾道九年(1173年),作《重修尤溪庙学记》,亲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尤溪县学宫正堂。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模此刻制悬挂。
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五月,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今鹅湖书院),陆九龄、陆九渊及刘清之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重建书院
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朱熹,相与讲学白鹿洞书院。八月,时浙东大饥。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荐朱熹赈灾,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东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姻亲王淮所嫉,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朱熹表现出崇高的操守和气节。
治学勤政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张“正心”、“任选大臣”、“振举朝纲”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诏命朱熹知漳州。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朱熹无奈以治子丧请祠。五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祐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
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震动了朝野,湖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朱熹临危受命,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赐紫章服。具有道学家傲骨、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不敢推辞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此时,瑶民已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因本次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共同行动,朱熹的招抚遭到了湖北帅王蔺的反对,在蒲来矢押解后,王蔺主张斩杀以警众。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直接向宋宁宗面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朱熹到任后,兴学校,广教化,督吏治,敦民风。朱熹改建、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宋宁宗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还居建阳
绍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
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党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
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