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垂老虽堪叹,为谋亦未疏。
闷赊邻巷酒,闲读後身书。
大嚼宁须肉,徐行可当车。
秋来欢喜事,菽粟有新储。
猜你喜欢
寂寂青枫岸,萧萧白版扉。
端居常嬾动,偶出却忘归。
时泰徵科简,师还驿置稀。
江村日无事,烟火自相依。
秋夕初多露,渔家半掩扉。
鹊飞山月出,犬吠市船归。
影瘦悲形瘁,冠偏感发稀。
眼中无宿士,老我欲畴依?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时节,一阵微雨过后,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离去。淡淡的斜晖,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光辉洒向大地,也洒向残红。光和色的交映,这暮春、残红、黄昏、落照,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但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写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过片,少妇的目光由室外转向室内。空间的转移,使她的情绪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借指华丽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黄昏时候,斜晖静静地照着这座华丽的房子,室内空荡荡地,除了这位少妇外,寂静无人,静得可怕。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乱,摇曳不定的样子。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女主人公无精打采,懒得再去添香。竹影摇曳不定,也搅动着这位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摇曳不定的竹影,这若有若无的香烟,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荡、寂寞。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结句似应仍从闺中少妇着笔,进一步深化主题,但作者却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笔顿住。第六句转向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结句轻轻点明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唐代诗人刘方平一首《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主题、情景都与此词相类似,而比较起来,此词抒情笔触更为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摇曳多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
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
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
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
走马蓟门远,酬恩壮士心。逢僧修白业,赠客辄黄金。
酒脱貂裘得,才因幕府深。看君无不可,宝剑是知音。
列子御风行,冷然日徜徉。无穷终莫至,有待故相妨。
资物犹妨己,资人岂不僵。当其适齐反,啾啾五馈惶。
内诚虽未解,形谍已成光。户外盈双屦,胸中满百忙。
人毒因谁感,天刑忽漫尝。幸遇伯昏药,初违郑缓殃。
今人皆缓也,彼故使彼伤。墨儒分道出,父弟反交戕。
殚家学屠龙,三年少技偿。得多由舐痔,百乘且誇长。
伪饰从兹起,深情孰比量。九徵难遽测,五德任凶狂。
骊睡珠遭摘,王寤车亦亡。纵使逃金木,宁可禦阴阳。
是惟至人者,甘瞑何有乡。鸢蚁堪同视,牺牛肯自丧。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