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
- 题郡园亭馆
- 题清风阁
- 次韵程给事书院浣纱石二首 其一
- 次前人越州鹿鸣宴
-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 望海亭
- 闻杜植移使湖南
- 游武夷山
- 杭州鹿鸣宴示诸秀才
- 次韵孔宪蓬莱阁
- 忘归洞
- 自温江宿僧净偲秀野轩
- 男㞦随侍还乡欲回温赠行
- 越州讲僧智月见访
- 次程师孟正议题神照大师养志堂
- 送衢守王照大夫
- 酬前人见别
- 送余宗道主簿赴官
- 次韵吴天常中散
- 送蔡门长官赴任丹徒
- 十八男㞦太仆寺丞生日
- 送海印长老赴峨眉都僧正二首 其一
- 送海印长老赴峨眉都僧正二首 其二
- 会稽智印大师可升复为僧正因寄
- 梁子正哀词二首 其一
- 梁子正哀词二首 其二
- 内照庵
- 宿漫岭
- 因海印行感旧寄蜀中故人
- 和二苏题白鹤观二首 其一
- 和二苏题白鹤观二首 其二
- 退居十咏 其一 高斋
- 退居十咏 其二 水月阁
- 退居十咏 其三 放鱼
- 退居十咏 其四 双松
- 退居十咏 其五 竹轩
- 退居十咏 其六 柳轩
- 退居十咏 其七 归欤亭
- 退居十咏 其八 濯缨亭
- 退居十咏 其九 负郭田
- 退居十咏 其十 望南山
- 常山县公姚存哀词二首 其一
- 常山县公姚存哀词二首 其二
- 寄灵隐圆明禅师
- 桐
- 景
- 岁日示众
- 南明示众
- 惠
- 登真岩
- 九峰岩
- 题高斋
- 急帆
- 初入荆江
- 送昭文刘少卿移知南海
- 送同年何推官
- 庭楠
- 蜀倅杨瑜邀罨画池
- 寄谢云安知军王端屯田
- 谢赐飞白御书晏群玉殿
- 同天节
- 送韩丞相琦出镇陜右
- 江上遇雪
- 登望阙台
- 次韵何若谷别后见寄
- 成大卿宅矮槐
- 游青城山
- 喜雨
- 引年自喜
- 次韵程给事会稽怀古即事
- 次韵程给事同孙觉学士杨宪景略天衣谒禹庙夜归
- 次韵林希喜赵少师概游杭
- 次韵杨鸿渐察判见赠
- 次韵前人见赠
- 题邛州文同判官五箴堂
- 次韵樊祖安秀才连理木
- 张景通先生书堂
- 过胡元宾林亭
- 和范御史十一月三日见月
- 过濠州呈前人
- 郁孤台
- 题周敦颐濂溪书堂
- 寄酬蔡州王陶正言
- 次韵江钺都官凉轩
- 题三辅院
- 游南山宿盘龙寺
- 留题剑门东园
- 赠阳安徐迈表兄屯田
- 双竹
- 次韵孙直言九日登龙门山
- 送周颖之京师
- 赠冲妙李先生
- 酬张唐英
- 和范御史见赠
- 顺风呈前人
- 入赣闻晓角有作
- 将至太和寄蔡仲偃太博
- 答阆州通判吴师孟职方
- 访何若谷
- 次韵僧重喜闻琴歌
- 游金华洞
- 题衢州唐台山
- 寄酬梓路运使赵諴度支
- 谢曾鲁公惠维摩居士真
- 天台蛇洞
- 引流联句
- 青州闻雷
- 歙砚诗
- 句 其一
- 句 其二
- 句 其三
- 题曹娥庙
- 和宿硖石寺下
- 题杜子美书室
- 暖风
- 芳草
- 寒食郊园即事
- 杜鹃
- 溪山晚目
- 村居
- 曲馆
- 题九仙寺
- 赠吉安
- 先与祠岳续以权市征弗克往呈通判沈侯
- 沈侯见和再次前韵
- 和沈侯叙别往祠岳
- 言怀寄三兄
- 送石秘校
- 和何节判观水
- 和蔡黄裳节推外邑见贻二首 其一
- 和蔡黄裳节推外邑见贻二首 其二
- 和三兄见寄
- 江上白乐天祠
- 有虎
- 罾鱼
- 岁暮感怀
- 寄任大中秀才
- 向晚
- 又和三兄见寄
- 送邹舜咨回乡
- 送余林二生赴举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一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二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三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四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五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六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七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八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九
-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十
- 和戴天使重阳前一夕宿长沙驿二首 其一
- 和戴天使重阳前一夕宿长沙驿二首 其二
- 闻杨畋病愈
- 入蜀舟中逢春
- 入蜀江上对月
- 春日陪宴会春园亭
- 月夜听僧化宜弹琴
- 送蜀守贾昌朝水部赴阙
- 送曾交屯田赴阙
- 和范御史初出都门
- 和韵前人初出销头
- 和石涧寺龙潭
- 和通判范都官不赴赏春
- 续梦中作
- 次韵吴充学士斋居冬夜书事
- 和六弟抗江上书怀
- 惊涛
- 别后寄表弟李定
- 彭泽狄梁公祠
- 经鄱阳湖
- 次韵何若谷赏花即席
- 纪雨
- 次韵提刑蔡挺度支见赠
- 次韵何若谷中隐堂观棋
- 送兴国令徐师回殿丞
- 登章贡台
- 次韵周敦颐国博重阳节近见菊
- 题张果老洞
- 赠琴台僧正
- 留题修觉山
- 次韵孔宪山斋
- 送前人赴阙
- 次韵吴中复龙图题长桥铺
- 寄衢僧惟简
- 寄谢毛宪
- 送范宪百禄赴阙
- 和荣諲学士按部过长濆关所寄诗
- 闵雨
- 次韵李元方秀才秋日旅怀
- 题灵山寺
- 寄题致政周洙屯田如诏亭
- 致政都官宋兄言归旧隐赠行
- 游海云山
- 次韵程给事赴越任过杭相会
- 题杭州双竹寺
- 送章岵少卿提举洞霄宫二首 其一
- 送章岵少卿提举洞霄宫二首 其二
- 次韵赵少师寄别程给事
- 送六弟随子之官毗陵
- 览先祖太傅留题国清寺继和
- 寄酬前人上巳日鉴湖即事三首 其三
- 送程给事守越州
- 次韵孙直言书怀
- 次韵周源屯田祷雨二首 其一
- 次韵赵少师寄程给事二首 其二
- 送张处士
- 过严陵呈前人
- 寄题刘诏寺丞槛泉亭
- 送十二弟太博扬倅潭州
- 监神泉监五弟拊生日寄法酝为寿
- 次韵郁李花
- 劝学示江原诸生
- 元日偶成
- 过天姥岭示男㞦
- 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
- 题陶朱公庙二首 其二
- 春日雪雷并作
- 寄里中亲友
- 用蓬莱法酿酒成以四壶寄越州程给事三首 其二
- 次韵楼头闻角
- 送左绵孙圭职方赴阙
- 初入峡
- 题东报恩寺
- 同万州相里殿丞游溪西山寺
- 抱黄洞
- 次韵即事见怀
- 送范都官
- 早雾
- 送姚源道郎中赴阙
- 次韵周源屯田祷雨二首 其二
- 次前人赠奉使高丽安焘密学
- 熙宁壬子至节夕宿两当驿
- 和六弟过飞仙岭
- 次韵程给事自述
- 赠五岳观王道士二首 其二
- 忆松溪三兄县尉
- 送刘昭寺丞游河南
- 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 其二
- 武林冬至日即事
- 谒水心院讲僧继忠
- 劝成都府学诸生
- 送范伯玉奉议赴阙
- 次韵孔宗翰水磨园亭
- 次韵钱顗见赠入学听讲
- 游雁荡将抵温州寄太守石牧之
- 戒珠寺
- 次韵前人和许少卿见怀三首 其一
- 次韵岁暮有感
- 守虔过家登高斋即事
- 寄谢蒙
- 题三井瀑巾
- 六弟司户生日
- 送黄贲赴渭州机宜
- 武林即事寄前人二首 其二
- 四绝堂
- 寄程汝玉秀才
- 辛酉岁旦偶成
- 辛巳青州玩月有怀
- 十八男屼温㞦迎于雁荡温守石牧之以诗见寄次韵
- 杭州八咏 其六 望海楼
- 缙云玉虚宫
- 和前人有怀二首 其二
- 次韵程给事越州元夕观灯
- 寄开化余遵道
- 寄酬前人上巳日鉴湖即事三首 其二
- 观海
- 张公咏
- 过左绵偶成
- 酬剑守王嘉锡郎中
- 题真岩寺
- 和彦涂田曹见寄
- 赠讲僧遇清
- 寄知福州范师道龙图
- 过婺示施耕县丞
- 得守虔州过乡邦赠别衢州太守高赋同年
- 次韵文学士寄仲南长老四句
- 寄酬致政赵少师五首 其三
- 过鄱阳湖先寄洪守唐介待制 其二
- 送蜀倅杨瑜东归
- 钤兵王閤使素芳亭赏梅花
- 寄酬致政赵少师五首 其四
- 提刑邢梦臣度支连理荔枝
- 有怀前人
- 生日高斋晓起示诸弟妹子孙
- 次韵前人蓬莱阁即事
- 和沈太博见贻
- 和曾交见报代者
- 泛舟离台港
- 杭州八咏 其四 虚白堂
- 答江钺都官见招
- 己未岁除言怀示诸弟侄子孙二首 其一
- 琼台
- 登飞泉寺会峰亭
- 寄新筠守毛维瞻大夫
- 少师自南都见访为诗以谢
- 题天彭鲍郎中南楼
- 次韵程给事寄赵少师三首 其三
- 题孤山寺湖上阁
- 送交代杨推官
- 言怀
- 杭州上元观灯 其一
- 送前人还都
- 书圆通院水阁
- 重游龙井
- 和宿峡石寺下
- 自温将还衢郡题谢公楼
- 会新都孙直言于成都
- 赠禅僧二首 其二
- 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 其一
- 次韵吴天常
- 和前人有怀二首 其一
- 郡斋成寄前人
- 次韵范师道龙图三首 其三
- 次韵王居卿提刑游云门山
- 题僧正仲灏定阁
- 寄致政范镇郎中
- 清思堂偶成
- 游元积之龙图江湖堂
- 过鄱阳湖先寄洪守唐介待制 其一
- 抵永嘉题谢公岩
- 龙潭
- 石桥
- 九日湖上登高寄前人二首 其二
- 送前人过乡还朝
- 次韵前人谒禹庙三首 其二
- 与男㞦游天台石桥览先祖诗因成
- 瑞莲花示禅僧
- 次韵郑琰登睦州高峰塔
- 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 其一
- 仙水洞
- 又白云庵偶题
- 题三泉县龙洞
- 和范都官述怀
- 眉山麻衣至德观真仙亭
- 次韵高阳吴中复待制见寄
- 题甘棠楼
- 次韵许少卿寄卧龙山茶
- 忆信安五弟拊
- 题婺州郡圃双溪亭
- 龙昌寺西轩
- 留题戏綵堂示男㞦
- 横溪洞飞泉
- 寄成都甘露舒大师
- 闻雷可喜
- 虔州即事
- 南康公馀有作
- 寄酬致政赵少师五首 其二
- 寄酬吴天常中散
- 钤兵李左藏厅赏梅
- 次何若谷上巳游江
- 泊巴陵闻晓角
- 次韵前人治西园池馆因怀昔日太守蒋堂侍郎二首 其一
- 张宪重阳中得大黄上芝草一本作金龟以负之为赋
- 次韵台州姚舜谐见赠二首 其二
- 将到荆南先寄胡判官
- 何推官见招游岳麓以郡中事冗弗克偕行口占二绝以谢 其一
- 喜十二弟登第
- 谢周源职方惠诗
- 外弟李定少卿挽诗三首 其一
- 登越州新昌石佛阁
- 杭州八咏 其一 有美堂
- 次韵赵少师寄程给事二首 其一
- 次韵见寄
- 九日湖上登高寄前人二首 其一
- 题五丈原二寄木
- 禅僧重喜坚辞紫衣勉令承命
- 次韵台州姚舜谐见赠二首 其一
- 禹穴
- 哭康守赵师旦
- 咏竹为六弟抗司户生日
- 次韵前人谒禹庙三首 其三
- 次韵前人谒禹庙三首 其一
- 禁籞见牡丹仍蒙恩赐
- 再登亭偶作
- 送五弟得替赴阙
- 和范都官行后九日奉寄
- 次毛维瞻溪庵
-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 拂云亭
- 次韵提刑张广民度支射中金钱
- 新定筵上
- 和荣学士长濆关所寄
- 次韵前人题六和寺壁
- 招运判霍交回辕
- 寄酬前人上巳日鉴湖即事三首 其一
- 应梦游
- 送别张宪唐民
- 和沈太博会春晚归
-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 望秦楼
- 渔父五首 其二
- 送王九皋道人游杭州
- 谒青城山
- 次韵张侨庆毛维瞻得谢
- 书院
- 和美毗陵鲥鲚之美
- 送张唐英太博
- 送程给事过越不及口占以寄
- 次韵张著作过李虞部旧居
- 次韵张著作赠讲礼孙秀才
- 酬杨鸿渐察判见寄
- 送讲僧怀俨徙居天柱
- 题隐者邵醇郊居
- 外弟李定少卿挽诗三首 其三
- 客舟夜雨
- 和何节推重九
- 至成都有作二首 其一
- 岁暮偶成寄前人
- 清风阁即事
- 和前人书僧正院壁
- 过青泥岭
- 赠郑赓高士
- 寄题导江勾处士湖石轩
- 登龟峰群峰亭
- 次韵张唐民都官道中有怀
- 青社有怀杭州
- 送十七侄嶙承事赴任贵溪
- 谢张遨先生惠诗
- 饮酒
- 次韵前人郡斋秋暑
- 夏末喜雨
- 和虔守任满前人香林寺钱别
- 忆辇下寄同年杨子卿
- 同信守赵诚司封会灵山亭
- 过子陵故祠
- 观宝林院塔偶成
- 武林阅兵
- 再经江原县有作
- 谢天彭净慧大师见访
- 杭州八咏 其八 介亭
- 自殿院得请知睦州同范御史挽舟过颍寓言 其三
- 酬孔宪将还
- 升中古柏
- 次韵前人和许少卿见怀三首 其二
- 过云安军下岩僧舍
- 次韵寄致政石牧之大夫
- 白鹤泉
- 次韵江原方任太博见寄
- 寄酬蔡仲偃都官
- 谒广慈大师诗颂 其二
- 题叶坂梁氏南斋
- 次韵前人见寄
- 送张彭赴会稽丞
- 次韵董仪都官见赠
- 赠别周元忠秀才
- 次赵少师叙感叹老
- 渔父五首 其一
- 赠前人酒
- 书琴坛
- 答毛章秀才
- 次韵程给事登蓬莱阁偶成
- 题鱼关
- 渔父五首 其五
- 次韵前人见寄二首 其一
- 和交代韩公绛端明别后见寄
- 次韵看山
- 寄永倅周敦颐虞部
- 赠玉局李垂应太师
- 次韵何若谷寄提刑蔡挺
- 次韵得便风
- 杭州八咏 其七 望湖楼
- 次韵程给事郡斋即事
- 题张俞壁
- 次韵周国博不赴重九饮会见寄二首 其二
- 戊午元日偶成
- 次韵前人长至有怀二首 其二
- 次韵孔宪重九出巡未回
- 杭州八咏 其五 巽亭
- 送郑琰大夫赴建昌军
- 次韵前人和许少卿见怀三首 其三
- 屡乞致政诏答未允述怀
- 题马伏波庙二首 其一
- 杭州八咏 其三 清暑堂
- 招刘绛主簿游山
- 送毛宽任清流主簿
- 送何孟侯先生之平原
- 送周古尉武康
- 入蜀先寄青城张遨先生
- 次韵陈经侍御史禁中牡丹
- 谢梁准处士惠琴
- 次韵蔡仲偃都官南归留别
- 新定言怀
赵四郎
赵抃致仕回到三衢后,与乡民往来不管官位和容貌,将所居之处取名为“高斋”,曾作诗道:“腰佩黄金巳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
琴鹤随身
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后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在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纪念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
解救无辜
赵抃巡察青州时,经常想:有一人下狱就有十人因而耽误工作;那些受牵连波及的,更是无辜;而且监狱中,夏天有湿气、传染病,冬天有冻伤、脚气病;有的人因为一点小罪,长年受到拘禁;有人因为一点牵连,几乎丧命;狱卒、囚长的勒索凌辱,更令人痛恨。他令人常常回派人去查阅各地监狱的记录,以囚犯数目的多少,来推断定官吏的贤明与否。这样的办法实行一年以后,郡、州、县各级官吏都不敢随意羁押人了。邵雍每每称赞这件善政。
为政
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忭。英宗治平初任成都府知府,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在职时,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名为琴鹤堂,以示纪念。此堂号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等省。
文学
赵抃擅豪翰,笔迹劲丽。著有《赵清献公集》。
书法
赵抃工诗善书,和他同时代的苏辙就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他的作品之《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却结字则较宽散,用笔也朴质得多。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可说是偏向“劲”的书风。
早年经历
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
进士及第后,赵抃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终使罪犯免于一死。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
声震京师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在任上弹劾不避权贵佞幸,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他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祐六年(1054年),宋仁宗张贵妃(追谥温成皇后)病逝,刘沆以参知政事职监办丧事,等到他为相后,仍兼监护丧事。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又说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都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遭弹劾众人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制裁礼仪院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为议论宰相梁适,相继被贬外出。赵抃为他们辩护,使得他们都被召回。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任地方官后,欧阳修、贾黯又请求出任郡官。赵抃向仁宗说:“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真令众臣伤心啊。”仁宗于是留用欧阳修、贾黯。
出使蜀州
赵抃后请求调任睦州知州,又改任梓州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转运使。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穷城小镇,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奸猾的官吏不得不悚惧服从。
上言政事
后获召入京,任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将其比之为于西汉的文成、五利,唐代的郑注等妖道,极力指斥其过失。
陈升之任枢密副使,赵抃与谏官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奸邪,认为他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升迁。上书二十多次,陈升之因而被罢免,赵抃同弹劾者也一道被撤职,外出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向难治,赵抃为政严厉而不苛刻,将政令下达给各县令,层层监督,人自为治。各县令都愿意尽其力,监狱为之一空。岭外官员去世后,多半无法归葬,赵抃造船百只,告诫各郡说:“官宦人家有无法回家的,我都帮助。”于是来求助的人接踵而至,赵抃都给他们船只、盘缠。
后来,赵抃回京任侍御史知杂事,又改任度支副使,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当时前任宰相贾昌朝出判大名府,赵抃要检察府库,贾昌朝派人来劝告说:“以前的监司是从不检察我的库藏的。没有先例怎么办?”赵抃说:“魏郡不查,其他郡就不会服气。”便坚持检查,贾昌朝非常不高兴。当时,官吏因不能按期招募够义勇乡兵而受罚的已达八百余人,赵抃奉诏督责此事,回报仁宗说:“河朔地区由于连年丰收,所以乡民应募的少,请从宽处理那些官吏,等农闲时再说。”仁宗允准。受罚者被平反,义勇也招募足够。贾昌朝才羞愧地对赵抃心悦诚服。
中和之政
赵抃又任龙图阁学士、成都府知府,为政以宽。他从前出使蜀州时,对聚众搞迷信活动的治以严刑峻法。这次重来,又有人犯同样的罪,都认为在劫难逃。赵抃看罪犯没有其他劣行,就说“:这仅仅是骗酒食的小过失。”只处罚首恶,将其他人释放,蜀人大为高兴。正值荣諲任转运使,英宗对荣諲说:“赵抃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力反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担负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
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他的变法主张。韩琦也上书反映青苗法对民间的危害。神宗同宰执商量后,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家休假,想辞官。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创立,不如等他假满归来再说。”王安石回来后,推行新法更坚决。赵抃非常悔恨帮他,向神宗说:“制置条例司设使者四十余人,扰乱天下。王安石善于诡辩,刚愎自用,诋毁天下公论为庸俗,违背众议,欺瞒民众,文过饰非。近来谏官们多因说话无人听而辞职,司马光受聘枢密,不肯赴任。而且事有轻重,体有大小,一时的财富利润是轻,人心的得失才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荣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舍为大。现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轻,臣担心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奏章上呈神宗后,赵抃恳请辞官,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当时京东旱灾、蝗灾,青州麦多,蝗虫飞到青州边境,遇狂风阻遏,都落水被淹死。
再守成都
成都因为戍卒困扰,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再任成都知府。神宗召见时慰劳说:“还没有过从朝廷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赵抃回答说:“陛下的话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呢?”因而请求神宗允许他相机行事。
赵抃到成都后,政令相较上次更宽简。有个卒长站在堂下,赵抃喊他说:“我同你年岁相当,我单身匹马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清廉谨慎威严地统率士卒,等戍期满,分得些余财回家,替妻儿考虑,岂不好?”人们欣喜地奔走相告,不敢再为恶,蜀郡一片升平景象。剑州有人伪造和尚的度牒,被告企图谋反,赵抃不将案件交给司法人员,而由自己判断,皆从轻处理。诽谤者诬告赵抃纵容叛党,朝廷取来审案记录一看,认为赵抃的判决都符合法律。茂州少数民族在边境抢掠后,害怕官府讨伐,请求投降,就绑了一个奴隶,想杀死后取血为盟。赵抃让他们改用牲口,放了奴隶,大家都欣然听令。
遍游名山
赵抃其后请求辞职回乡,改任越州知州。吴越地区闹饥荒,人口死亡过半。赵抃奋力救荒,治病救人,掩埋死者,使生者得以保全。让老百姓修城,以使他们得到糊口钱。又调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职致仕,其子赵屼被授为提举两浙常平仓,以便就近照顾赵抃的晚年。赵屼带赵抃遍游江南名山大川,吴人都感到自豪。
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十二月,赵抃葬于西安莲花山。
赵抃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伎,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总之,以增加人民财富为根本。晚年修行炼道,颇有心得,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宰相韩琦曾称赵抃说:“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