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 浙溪晓起
- 登景山落霞亭二首 其一
- 寄远曲二首 其一
- 山陵道中四首 其三
- 再集子与得山字
- 赠王元美二首 其一
- 吴中兵乱海上征援感事赋怀因寄元美 其一
- 秋夜张园遇谈玄者有赠
- 水调歌头(冬至)
- 酹江月(题乌江项羽庙)
- 丹霞屿
- 夜过明卿迟元美不至得今字
- 秋夜高伯宗徐汝思李伯承汪正叔张子畏沈吉来集赋得难字
- 将发京夜别峻伯得湖字席上赋
- 昔君别
- 招隐词
- 池上歌二首寄诸子 其一
- 池上歌二首寄诸子 其二
- 昔思君
- 今夕歌 其一
- 今夕歌 其二
- 今夕歌 其三
- 今夕歌 其四
- 送将归
- 惜春歌
- 萱草词四章为伊母夫人赋 其一
- 萱草词四章为伊母夫人赋 其二
- 萱草词四章为伊母夫人赋 其三
- 萱草词四章为伊母夫人赋 其四
- 省中
- 秋夜省直
- 岁暮
- 杂诗二首 其一
- 杂诗二首 其二
- 简吴明卿舍人
- 拟古二首 其一
- 拟古二首 其二
- 寄江乡旧好
- 五子诗 其一 谢山人榛
- 五子诗 其二 李郎中攀龙
- 五子诗 其三 徐比部中行
- 五子诗 其四 梁比部有誉
- 五子诗 其五 王比部世贞
- 杨氏园亭饯别谢榛二首 其一
- 杨氏园亭饯别谢榛二首 其二
- 留别京洛诸游三首 其一
- 留别京洛诸游三首 其二
- 留别京洛诸游三首 其三
- 还至别业五首 其一
- 还至别业五首 其二
- 还至别业五首 其三
- 还至别业五首 其四
- 还至别业五首 其五
- 得吴明卿书
- 赠王元美二首 其二
- 山中与陆长庚
- 寄李顺德于鳞二首 其一
- 寄李顺德于鳞二首 其二
- 怀谢山人茂秦一首
- 寄子与
- 七哀诗为伊氏作
- 送客
- 夏日池上坐
- 闻钱惟重使楚寄赠
- 李伯章归自邮来访
- 赠孙子升文学
- 又得明卿书
- 出郊访黄山人
- 湖上送徐子与使君
- 渡淮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一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二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三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四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五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六
-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 其七
- 赠黄户部
- 赠伊文学
- 淮上杂诗三首 其一
- 淮上杂诗三首 其二
- 淮上杂诗三首 其三
- 紫阳山
- 赠施司封三首 其一
- 赠施司封三首 其二
- 赠施司封三首 其三
- 寄人一首
- 牛渚望谢眺青山二首 其一
- 牛渚望谢眺青山二首 其二
- 夜坐一首
- 江门有怀
- 水头遇雨
- 秋夜吟
- 明卿夜过各赋长句
- 二华篇
- 春日姚园同德甫明卿元美燕集分赋下字
- 秋塞曲
- 送王君之裕州别驾
- 金山篇送徐子与奉使江南
- 蓟门春望
- 同峻伯助甫赋得春月
- 古剑篇
- 送白明府之汝南
- 寒夜偶过吴峻伯读其山中诸篇分得天字
- 归叹
- 庐山歌寄赠吴明卿时以黄门谪豫章从事
- 武陵歌
- 伯伦席上迟峻伯不至戏赠
-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 其一
-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 其二
-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 其三
-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 其四
- 送施子之豫章
- 寒夜偕助甫集方懋藩邸中各赋放歌分得阳字
- 张园同高伯宗诸君饯别朱主客子价得山字
- 再饯朱主客得动字
- 长安行寄人
- 元美将之青州书来约会已乃径去怅然动怀爰命同心展笔志恨得寒字
- 小除夕偕马太史吴驾部集助甫宅分得源字
- 除夕放歌行同助甫赋
- 新春二日同助甫过峻伯夜酌共赋洽字
- 湖上行
- 桃源古城
- 何侍御为予谈泰山蓬莱东海之胜令我飞动辄赋长篇
- 五月歌
- 江上行
- 山中夜坐
- 登江门诸山
- 江上访朱氏
- 白氏园亭别袁户部
- 江门别歌
- 吴关吟
- 夜歌
- 湖上遇子与舟中夜酌放歌
- 酌洞口
- 贞白祠
- 江上送别胡国子北上
- 上宫夜燕放歌
- 白鹭洲夕泛
- 燕子矶
- 登方山
- 牛渚歌
- 新安道中
- 山中夜行
- 严州山行
- 月夜
- 山行
- 真州夜泊
- 寄怀长安旧游
- 期黄山人不至
- 白头吟
- 车遥遥篇
- 雉子斑
- 君马黄
- 战城南
- 上陵
- 巫山高
- 朱鹭
- 有所思
- 思悲翁
- 临高台
- 圣人出
- 艾如张
- 上之回
- 出塞曲
- 长相思
- 燕歌行二首 其一
- 燕歌行二首 其二
- 孤凤篇
- 凤笙曲
- 江南曲
- 龙笛曲
- 采莲曲
- 采菱曲
- 游女曲
- 朝云曲
- 赵瑟曲
- 秦筝曲
- 阳春曲
- 关山月
- 出塞
- 寄远曲二首 其二
- 寄衣曲
-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 其一
-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 其二
- 江南曲四首
- 江南曲四首 其二
- 江南曲四首 其三
- 江南曲四首 其四
- 相逢行
- 清夜曲
- 梅雪曲
- 月下曲
- 江上曲
- 水中月四首 其一
- 水中月四首 其二
- 水中月四首 其三
- 水中月四首 其四
- 江南弄
- 春闺曲
- 送叶令之蒲圻二首 其二
- 余德甫吴明卿夜至赋得虚字
- 夜立
- 寒夜同助甫访子畏见盆草有岁寒之感焉遂人赋之五首 其一
- 席上送朱主客得萧春青西四字 其一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 其四
- 秋风
- 小园花开悠然独酌
- 送黄先生之江西
- 寄怀乡园游好五首 其一
-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其一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八
- 张肖甫初至七夕同诸子酌之张园
- 春兴八首 其四
- 怀公实
- 寄陆长庚
- 徐子与至京夜集
- 赠人之河汾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一
- 席上赠东麓山人
- 闻张山人在芜湖不得见怀之
- 哭梁公实十首 其六
- 同峻伯夜过助甫得钟箫二字
- 渡河
- 九日陪祀山陵二首 其二
- 得明卿还京消息却寄
- 问元美病二首 其一
- 过杨州二首 其二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 其六
- 与明卿对月得山字
- 三月
- 送明卿席上有赋
- 即事六首 其五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二
- 酬助甫二首得楚圻二字 其一
- 楚阳曲 其二
- 送李佥事入浙
- 得虹字
- 送袁令之夔州二首 其二
- 古意简伯章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四
- 夜月怀明卿二首 其二
- 寄赠姜使君二首 其二
- 送人
- 仙人石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七
- 元美自塞上归暂驻城西携酒出视
- 卖花曲
- 乱后得袁二丈书
- 有客
- 题画四首 其四
- 寄于鳞
- 伤春四首 其一
- 陪祀山陵二首 其二
- 和朱主客冬至雪后早朝
- 雪山
- 舟夜梦顾一丈
-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其二
- 得书字
- 江上秋高有怀京洛旧好李王南北梁谢飘零独子与明卿在焉俯仰伤情赋此寄臆
- 得方山人书
- 蜀道
- 登天寿山一首
- 席上留别高伯宗四首分韵 其三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一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二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九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四
- 春夕同舒子房子子培访陆长庚别业
- 病中二首 其二
- 席上送朱主客得萧春青西四字
- 春望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一
- 同余德甫吴明卿王元美再游张园 其四
- 追送谢山人不及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八
- 再得元美书
- 送万公子归丰城
- 送刘武库使云中便道还楚
- 赠余德甫奉使两浙四首 其四
- 春兴八首 其六
- 华阳道中奉别子与二首 其二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二
- 送熊守之太仓因便省觐
- 白马湖泛舟三首 其一
- 得子与离家消息
- 寄书
- 相逢曲
- 送宗四王相南归
- 送王参军之横州
- 得歌字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二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三
- 腊月十七夜月同峻伯助甫席上赋 其一 得月字
- 登俯江亭
- 出郊过陆子和草堂同太史李公文学顾丈 其一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八
- 早春寄明卿舍人时以使事还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五
- 午日同于鳞子与集公实时值雷雨
- 哭梁公实十首 其一
- 寄袁二丈二首 其二
- 楚阳曲 其一
- 送严慱之浙
- 赠吴张二子 其一
- 新春赠李司封子藩用助甫韵五首 其五
- 送人南归
- 春兴八首 其三
- 真州谒文丞相祠
- 即事六首 其三
- 送王比部元美使江南六首 其二
- 得于鳞书二首 其二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九
- 袁二丈夜访山馆刘一丈偕集二首 其二
- 得黄山人书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一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六
- 得徐子与书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四解 其四
- 寄真州张子二首 其二
- 寒夜同助甫访子畏见盆草有岁寒之感焉遂人赋之五首 其二
- 楚阳曲
- 除夕答谢茂秦徐子与见赠
- 寄陈使君
- 送叶令之蒲圻二首 其一
- 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 其三
- 寄真州张子二首 其一
- 送张肖甫奉命督租闽粤二首 其二
- 诸子夜集
- 得于鳞书二首 其一
- 听笛
- 即事六首 其二
- 寄顾纯一时客于扬
- 郊行六首 其二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一
- 临岐自叙诗
-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其一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三
- 人日寄吴明卿舍人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九解 其九
- 郊行
-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 其二
- 白云樵者二首 其一
- 送赵子隆下第南归
- 华阳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 其二
- 病中茂秦见过
- 秋日寄袁二丈
- 送人还江南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四
- 人日大雪峻伯助甫来过赋得榆愁门阳四字四首 其一
- 夜月闻笛
- 元美有江上之约未得遽赴怅然有思 其二
- 寄魏山人
- 送李虞部之杭州
- 子与投书约访山中赋此以待
- 寄子与明卿元美三子二首 其二
- 寄赠王侍郎时总戎蓟镇
- 病起
- 席上同子与德甫伯伦送别明卿给事赴谪豫章得书字
- 哭梁公实十首 其十
- 寒夜同助甫访子畏见盆草有岁寒之感焉遂人赋之五首 其五
- 郊行六首 其三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十
- 哭梁公实十首 其五
- 赠黄山人
- 简陆子和二首 其二
- 得余德甫书二首 其二
- 同余德甫吴明卿王元美再游张园 其五
- 寄元美二首 其一
- 题画四首 其一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九
- 席上同明卿送孙子升得春字
- 陆长庚夜至
- 闻子培下第赋此寄之
- 寄黄先生二首 其二
- 哭梁公实十首 其八
-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其三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十
-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其五
- 立秋夜明卿元美来集二首 其一
- 赠凌子
- 新春赠李司封子藩用助甫韵五首 其二
- 同于鳞子与元美郊行二首 其一
- 与徐养浩湖泛二首 其一
- 新春赠李司封子藩用助甫韵五首 其一
- 酬助甫得送字
- 同李伯承比部夜过况吉夫膳部得真字
- 寄赠方隐君六首 其二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六
- 春兴八首 其七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六
- 送王比部之吕梁
- 哭梁公实十首 其四
- 客夜
- 既别子与忆之
- 寄怀乡园游好五首 病中答吴明卿见赠二首 其五
- 袁二丈夜访山馆刘一丈偕集二首 其一
- 待元美不至二首 其一
- 湖上晨起
- 席上送朱主客得萧春青西四字 其二
- 渡江
- 秋夜顾二丈来集二首 其二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四
- 送太史李公还朝二首 其二
- 立秋夜明卿元美来集二首 其二
- 送吴山人
- 腊月十七夜月同峻伯助甫席上赋 其四 得去字
- 陪祀山陵二首 其一
- 席上留别高伯宗四首分韵 其一
- 张助甫席上同吴峻伯白伯伦再饯朱主客南还赋得江飞兢渡日草见踏青心十韵 其一
- 频年
- 元美访我百花洲上夜集四首 其三
- 上巳夜汪正叔宅留别诸君得寒字
- 月夜再别诸君二首 其二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五
- 华阳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 其三
- 月夜再别诸君二首 其一
- 怀余德甫比部
- 同诸子夜集德甫
- 伤春四首 其二
- 句曲道中值雨时赴子与之约二首 其二
- 荅明卿给事二首 其一
- 助甫宅见盆梅同子藩赋之得东愁二字
- 送玄阳山人归吴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八
- 秋夜顾二丈来集
- 赋得边马有归心
- 既赋金山篇寄子与复系之此诗
- 赵山人再访溪南
- 赵山人至
- 德甫明卿元美肖甫夜过时肖甫将有使命矣得来字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五
- 白伯伦仪部移居夜阶助甫司封访之席上赋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十四韵 其十
- 发京
- 送人还楚
- 送唐参政之山西
- 过杨州二首 其一
- 雨夜沈二丈至二首 其二
- 伤春四首 其四
- 过采石怀李白十首 其二
- 临岐自叙诗 其二
- 雨中闻岛夷消息太剧
- 闻岛夷将逼湖州寄怀子与二首 其二
- 出郊过陆子和草堂同太史李公文学顾丈
- 得子与书寄赠四首时子与驻节句曲 其二
- 伤春四首 其三
- 旅怀二首 其二
- 送施明府之萧山
- 雨中得家书
- 出郊过陆子和草堂同太史李公文学顾丈 其二
- 同子与明卿元美席上赋别于鳞得云字
- 人日大雪峻伯助甫来过赋得榆愁门阳四字四首 其三
- 送张肖甫奉命督租闽粤二首 其一
- 午日同李于鳞游天宁寺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五解 其五
- 送周先生之海宁
- 正月十二日夜同助甫过李子藩赋二首得湖西二字 其二
- 寄赠方隐君六首 其六
- 寄钱惟重时以使事还吴
- 正月十二日夜同助甫过李子藩赋二首得湖西二字 其一
- 雪夜访明卿病时有客因简元美 其二
-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其四
- 寄怀乡园游好五首
- 元美有江上之约未得遽赴怅然有思 其一
- 同何侍御游大云寺十二韵
- 与徐养浩湖泛二首 其二
-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九
- 哭梁公实十首 其三
- 华阳明月曲同子与赋六首 其五
- 腊月十七夜月同峻伯助甫席上赋 其二 得上字
- 冬夜沈李陆禹卢潘诸文学同徐山人集芙蕖馆分得前字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二解 其二
- 明卿宅同元美分赋得席上笋
- 荅子与见赠二首 其一
- 赠余德甫奉使两浙四首 其三
- 寄赵山人
- 送徐山人还吴二首 其二
- 腊月十七夜月同峻伯助甫席上赋 其三 得叶字
-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 送王判
-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六
- 夜叹
- 怀顾二丈
- 怀李伯章
- 送陈生南还因寄江乡游好
- 同元美夜集明卿值雨
- 寄赠方隐君六首 其四
- 送方行人使鲁还蜀
-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三解 其三
- 酬沈二山人
- 雨夜沈二丈至
- 简陆子和二首 其一
- 元美访我百花洲上夜集四首 其四
- 王子夜半来过席间有赠走笔相荅
- 西来
- 郊行六首 其六
- 哭梁公实十首 其七
- 韦氏池亭四首同于鳞子与元美赋 其四
- 人日大雪峻伯助甫来过赋得榆愁门阳四字四首 其二
- 满江红·检点春光
- 半山寺
- 嘲贾似道
- 冲陶山中
- 吊鹤集诗句
- 鸿门舞剑歌
- 稼穑
- 金陵凤凰台
- 十一月宿於潜
- 晚望
- 新秋池上晓望
- 燕雁
- 谒云蓝山先越公墓
- 乙亥避地横槎山中
- 十一月宿于潜
- 满江红 春雨
- 满江红(春雨)
- 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
- 报刘一丈书
宗臣为“后七子”之一,王先谦有云:“先生志行,未尝欲以文人名,而后之人颇多称其诗,盖方其年少,才高气锐,落笔辄拔出一时,一二有气力者相与张之,以为吾徒,结社要盟,主持夸异。”《明史》所谓“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他的创作,散文较出色。如《报刘一丈书》,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官场的腐败。其文重点描摹了奔走权门的无耻之徒的种种丑态。对他们夤缘钻营、甘言媚词、逢迎拍马的细节,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在其《明代文学》一书中,认为此文“淋漓喷薄,无复摹秦仿汉之习;而感慨中出诙诡,乃极似太史公《游侠列传》、杨恽《报孙会宗书》。”《西门记》、《西征记》则描写抗倭斗争,生动真切,指陈时弊,也颇淋漓,都是较好作品。
他的诗歌,开始学习李白,颇以歌行跌宕自喜。表面上也追求超忽飞动,但缺乏李白诗那特有的豪迈气势和充沛感情,故作品给人以拉杂叫嚣之感,并无多少佳作。他的律诗,常有隽句而无完篇。诸如“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闻雁》)、“秋衣下风露,夕草乱芙蓉”(《秋夜顾二丈来集》)、“愁边鸿雁中原去,眼底龙蛇畏路多”(《除前钱惟重夜至》)等,尚善于描绘眼前景色,但也有重复雷同的毛病,有人讥议其诗是“薜荔芙蓉、蘼芜杨柳,百篇一律”(朱彝尊《静老居诗话》)。他的绝句较有神韵,如“黄菊故人杯,青山游子路。匹马向垂杨,回首燕云暮”(《送吴山人》)。宗臣诗歌无论歌行今体,内容都较单薄,故创作成就不太高。 宗臣除诗文而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字有待辑佚。如民国时期印行的《五百名家注史记》一书就有宗臣的眉批。
撰有《宗子相集》15卷,乃系嘉靖三十九年(1560),值其瘵疾危重之时,由其门人黄中等编次刊行。有明就正斋本,清《四库全书》本及其后裔手抄本,其诗格调清新,娟秀优美。
嘉靖四年(1525)闰十二月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进士。初授刑部主事,性耿介,不附权贵。嘉靖三十年(1551)调考功。因年少气盛,对虽“阉宦敛迹,而严嵩父子济恶”的腐败朝政深为不满,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九月解考功职,谢病返回兴化。旋即“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嘉靖三十三年(1554)正月,宗臣便赴京复职,以谢厚望。旋移吏部文选司,进稽勋员外郎。这时朝政的腐败更为严重;“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权势日张,以至于“诸宗藩请恤乞封,挟取贿赂。”因而“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面对朝政的日益腐败,奸党们的恣意横行,他从不畏于权势,而予针锋相对。所以,清代学者王先谦在其《宗子相先生诗集序》盛赞其“有刚正不阿之节。”“方先生为稽勋员外郎,为严嵩所恶。”
嘉靖三十四年(1555)春,当他得知被严嵩排挤出京的“后七子”之一梁有誉病逝的消息后,与王世贞、吴国伦“相与为位,哭泣燕邸中。”同年十月,杨继盛遭受迫害,含冤而死、宗臣不顾风险,敢冒生死,当场解衣覆尸,为之收殓,慰籍忠魂。此一震惊朝野的大冤狱,受牵连者甚众,连“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也因“倡众赙送,忤严嵩,假他事谪江西按察司知事。”宗臣当然也无例外的属于排斥之列了。嘉靖三十六年(1557)八月,终被排挤出为福建提学副使。此间,路过南京,游燕子矶,作《游燕子矶记》,并有“燕子矶头石鳞鳞”等诗篇。
宗臣一到任所,广受百姓爱戴。据近人黄云眉《明史考证》第七册有云:“臣迁福建提学副使时,移郡邑学宫弟子为约八篇,其第六为谈艺篇。”另据王先谦云:“临郡县,敝衣蔬食,屏绝供张,以躬行范诸生,见百姓疾苦,语谆谆不能休。” 宗臣到了福建的第二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便发生了倭寇犯境之事,当时的情势颇令人发指,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备倭事略》有云:“倭寇犯境,百姓被杀死者几千人,流离迁徙,所在村落为之一空。迄今数月,其势益横。”更为可恶的是:“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遗嵩,致寇乱益甚。”不仅外敌猖獗,救援客兵亦甚非为。宗臣行军过汀州,戎马倥偬之际,作《滴水岩记》,并作《西征记》,记述客兵在汀州扰民之情景。记云:“是时,汀守徐君使使来问粤兵状,予报以尺牍,其词曰:‘归自建安则有护军之檄矣,其人咸虎而戟,日夜绳之,仅不掠涂,然亦其涂之人徙其鸡犬孥孺而内之他所,故免。足下幸传檄涂居者,毋纵鸡犬不收,毋不能一时去其孥孺以为护军使者忧也。’”又云:“其所经虽少焚劫,然鸡鸭鱼鳖门屏庐灶萧然矣,出瑞遂益大掠。而予间从舆中问父老,父老辄为予泣曰:‘吾民之苦,客兵甚于盗也。’夫当事者走千里召外击贼,岂不至急民哉,及其至,乃不肯发一矢,徒攫金而归也。”
作为护军使者的宗臣,不仅督察左右,日夜绳之,时尚暑气未消,秋阳又炽,客兵惧热,“不日驰而夜驰”,宗臣不辞劳顿,也“与之共驰,与不鸡鸣不停也。”当倭寇初入,来势甚猛,日益迫近,众皆惊惧不安,而宗臣神色自如。他一再告慰大家:“我在不忧贼也。”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他虽是文质彬彬的一介书生,这时却俨然昂长七尺,顶天立地,雄姿英发,身先士卒。他把自己的卧榻安置在城楼之上,颇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风度。他始终与士卒与民丁同吃同住同战斗,生死相关,休戚与共。在他的《西门记》一文中此事叙述甚详。《西门记》收入陶王廷所编《说郛续》被列入禁毁书目,故流传极少。今不妨录其一节,使我们对当时的宗臣其人及对这场战斗情况得以了然大概。记云:“戊午四月既望,予至自汀。是时,都御史阮公被逮北去,岛寇直犯闽安,省中人慌急走,而诸大夫日议守城事,遂以予守西门。西门城凡七门,而西门者,芋原、横塘、南台之所取道也。先是有司悉部勒诸父老子弟守陴,予登陴则悉罢诸所贫者、疾者、孤而懦者,留其壮。与之约曰:‘昼则家,夜则陴,击拆鸣桡而悬火陴外,不如约者以军法从事。’会明日报寇将至,六门咸闭矣,而城外人数十万大呼祈入,予遂日 西门入之。晨起辄坐城上,列健儿数十于门,人诘而入,而牛马鸡豚群群薄吾坐不问也。客有言‘ 门诚善,独奈何不虞奸人哉?’予曰:‘客休矣,予办此矣,即有奸人者,吾任之’。于是为檄召城外百里所蓄薪谷悉徙之城中,不徙者,吾纵乱兵焚之!而壮夫有不肩薪谷而入吾门者,不得入。于是城外薪谷日以万石塞门矣,城外人食城中者不下十万。城守凡五十日,而斗米不增一钱,盖以多故……当是时,兴泉之寇已南,而镇东者尚屯海上,意扬扬甚也。会督府驰至,则檄兵数千连数十大舟刍要击之,寇轻我,辄驾大舟刍逆我,而我兵奋怒,弩驳乱发,乘风大呼,寇舟刍反出其下,遂大肆擒获,馀者沉之海中。捷至,悉罢诸所守陴之卒与外兵入援者,予亦解榻还署。而父老群然别余,泪下沾衣焉。”这时的宗臣也仅仅才有三十四岁。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初,宗臣卒于任所。死时,“士民皆哭”。二月,“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闻宗臣去世的消息后,仿楚辞《九歌》而作《少歌》三章以哀悼。宗臣死后,福建的百姓们便择地而葬,备受爱戴的宗臣之墓矗立在闽赣交界而风景秀美的武夷山上。他生前所穿戴的衣冠,由福州而南京,再由南京至兴化,由他的家人和家乡父老在小南门外百花洲上筑墓埋之,所谓衣冠冢也。此后,百花洲便成为偶来兴化的名人雅士驻足流连,玄歌题咏之处。1980年,在江苏省宝应县黄塍乡发现其墓葬。
小说《水浒传》最初的刻本就是施耐庵后人交由宗臣刻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