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边胡虏年年盛,借箸应须为扫除。
闻道汉皇方仄席,不因词赋召相如。
猜你喜欢
西风满眼荻飞花,楚泽秋光一半差。庖鳖好期张仲友,捲帆应带海山槎。
二年寄迹闽(mǐn)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两年来,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如今忽然转念,要离开这儿,前往浙江。
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5-206.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73-374.
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次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自然界的风物,谁都知道是无情的,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又如岑参《山房春事》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其他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馀声。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篷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茆茨已为风捲之,骤雨复作中夜时。泥泞沾席不堪卧,潦水浸床那得移。
稚子牵裳喜濯足,慈亲抱被空愁眉。城西大厦人何在,满路苍苔更可悲。
凤林溪上见秋风,客里相看欲转蓬。
鸿雁萧萧霜渐冷,别离况是叶声中。
步入龙宫路更幽,阴崖虚籁雨飕飕。松根石磴留猿迹,竹外茶烟眩鹤眸。
防客未先藏斗酒,爱山更欲上层楼。一龛已足平生料,多景何须二百州。
此腹宁须文字香,漫淹虀瓮半青黄。
午窗一枕齁齁睡,世上何人最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