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鱼潜碧渊中,鸢戾青云表。志士各苦心,肯嗜颜色好。
声气幸不殊,诗书事探讨。赓歌叙缱绻,翰墨递挥扫。
三英倏胥会,翠崦深杳杳。有同松竹梅,凌寒挺清峭。
我亦物外人,胸怀自明了。退藏岂余心,畏此风波浩。
未言折鎗鎗,政坐污皦皦。古道日沦丧,交谊今复少。
如何二三子,真情见怀抱。倘可立下风,毋讥原壤老。
猜你喜欢
役役岁将暮,闲暇不易得。高贤会山阿,恨此云雾隔。
敬亭新归人,金台旧游客。偕彼东皋翁,于焉话畴昔。
心契金兰交,意探山水迹。我穷不出门,颇觉天地窄。
君虽倦游归,有志终致泽。长歌楚狂词,痛哭贾生策。
努力青云衢,毋使头遽白。
不作金门赋,胡为匹马行。亲朋愁远道,生死见交情。
望处关云黑,卧来江月清。早归余尚在,海角待升平。
有人持一管,不用芦叶卷。能作陇头声,其女操六板。
吹者寓其声,拍者会其情。情声与气貌,内外俱和平。
时时入酒家,便插几枝花。归来无一事,醉卧日西斜。
人或问所得,答云无忧嗟。或问其所欲,何物可相累。
我爱斯人者,富贵所不如。有如此娱乐,作如何称呼。
呼为无忧人,画作无忧图。更画几枝花,酒瓢与酒壶。
少年随将讨河湟(huáng),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参考资料:
1、余正松.边塞诗选.江苏:凤凰出版社,2012:326
2、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18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边曲:边地的曲调。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移居无复垫巾楼,归梦依然在上头。
元与江湖豪士卧,似闻风雪故人投。
窗间塔影池边小,寺外村光雨后收。
仿佛昔时同舍客,月明阑槛并船游。
夜雨空阶点滴微,漏声入梦误依稀。醒来捉笔追虚景,恰似青弯蹋翅飞。
故乡江吴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
春风吹入江南陌,叠障双峰如旧识。
闻道金牛更孱颜,古来铁锁高难攀。
自从仙伯弭芝盖,凤舞鸾歌开洞天。
新诗剩说山中妙,我不曾游先梦到。
从渠弱水隔蓬莱,云山何处无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