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强支疲薾此跻攀,屈指曾游十载间。
方丈喜添千佛阁,双眸陟豁四围山。
可无可有僧衣钵,随得随供佛面颜。
门外雪深知几许,只消透得个重关。
猜你喜欢
山从西域来,寺自东南有。林泉既奇秀,岩穴更深黝。
世僧奋空弮,经始不已久。俄然幻杰阁,丹碧照林薮。
相辉灵隐前,更胜天竺后。理公坐崖屋,千岁骨已朽。
坡翁昔曾游,遗句今在否。洞猿不待呼,清昼时一吼。
南浦(pǔ)凄(qī)凄别,西风袅(niǎo)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参考资料:
1、张学文编著.《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1:221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01-902页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别:分别,别离。袅袅: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莫:不要。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太阿久瘗丰城剑,才遇张华便发光。积世冤雠都扫却,蛰龙银匣袭珍藏。
病退扶行力尚微,悠然随意出荆扉。
蜂贪酿蜜争花去,燕喜分泥傍水飞。
午渴坼瓶尝煮酒,晴暄开笥换单衣。
踌躇已久归犹嬾,更向溪头坐钓矶。
张也湖海士,心与迹并真。语默或不常,时以为狂人。
蹉跎太仓史,奔走京华尘。颇如丧家狗,累累敝精神。
虽游公卿间,望绝要路津。感激自上书,生当致青云。
天光回日月,圣泽熙阳春。禁林给笔札,中府紬典坟。
群玉连帝居,东壁临北辰。飞腾怪清切,寓直怀珍群。
慷慨气益遒,咏歌思逾新。昔贤稽古力,利禄不足云。
登瀛以为荣,襆被宁厌频。君乃鸾凤姿,方当极逢辰。
岂若杨执戟,白头专校文。
星月皎寒空,蛮山四望同。铃声乡梦里,诗思岁寒中。
路转河冰白,村遥野火红。忍饥投宿处,门柝起城东。
年来习气尚书生,不觉文书几上盈。
顾我尘埃败佳思,羡君心迹得双清。
也知静色撩诗兴,无奈芜辞愧俊英。
得句已推三昧手,论交当拜十年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