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夜饮

忆昔相逢在黄檗,座中有尔谈天舌。即今头白两成翁,四顾无人冷似铁。
携手大笑菊花丛,纵观书画江海空。镫光晃夜如白昼,酒气直透兜率宫。
主人本是再来人,每于醉里见天真。客亦三千堂上客,英风竦飒多精神。
拈秃笔,向君笑,忽起舞,发大叫。大叫一声天宇宽,团团明月空中小。
作者头像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猜你喜欢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床头黄金不足贵,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君不见发白难再黑,水清终可浑。向来朋旧半存没,只今世态徒纷纭。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因君话故国,此夕倍依依。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
浮名如纵得,沧海亦终归。却是风尘里,如何便息机。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
真交无所隐,深语有馀欢。未必闻歌吹,羁心得暂宽。
江湖相隔久,不料宿京城。
终夜同谈笑,对床如弟兄。
湿萤飞复落,残烛灭不明。
此去仍多事,重期未必成。
两逢佳节独登楼,一醉樽前拟并酬。
昨日黄华今更好,此宵明月胜中秋。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lòu)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yù),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shù)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xiàn)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孤陋:片面、浅陋。觉:自觉。域:地方。资:盘缠。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丘,即孔子。以:动词,和“如”“若”相同。勉:勤勉,努力。为学;做学问方:地方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犹当:还应当。济:有利。丘:孔子。

[赏析]

  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与友人书

暮春三月清明近,对酒欢然笑语频。休辞长夜长相饮,能解风情有几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