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兀坐终朝静掩扉,偶从食饱步余晖。寒波微漾鱼争出,夕照初沈鸦乱飞。
间日偏宜笼醉帽,秋来渐欲授寒衣。白头久厌人间世,何处一庵眠翠微。
猜你喜欢
倏忽怅无娱,空庭步自虞。本无黄绶意,偶忝赤墀趋。
草色萋闲径,莺声满上都。何当乘此去,散发故山隅。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yǎn)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xí),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秋风从函谷关吹起,凌冽的寒气惊动了河山。
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
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
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参考资料:
1、葛晓音.《中国历代女子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7-28.
函谷:关名,古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劲气:《初学记》中又作“朔气”,凛冽的寒气。
偃松:常绿小乔木,分枝很多,大枝伏在地面上,末端斜面向上,针状叶,雄花黄色,雌花紫色,球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二陵: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西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有两山,相距三十五里,又称二陵,南陵传为夏桀的祖父夏后皋之墓,北陵为周文王避风雨之处。
隰:低湿的地方。
紫气:传说老子西游,函谷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要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来了,尹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徐惠的《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雄关的秋风、山河的朔气,千岭的偃松、古陵的风雨,广隰的低云、重关的落日。诗人意在大肆地渲染着函谷关的萧飒秋景,格调古朴深沉,充满了浓郁的男子气概。中间着力使用“愁”,“惨”二字,渲染了秋天寒冷而肃杀的悲慨格调。末句“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一首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作为一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性,徐惠的诗作多数与宫闱题材有关,唯独此篇与众不同。此诗省净而气度雍容,起笔高扬,富于气势。正如苏者聪先生评价的那样:“自拔于陈言之外,别出机杼,而为耳目一新之词。虽是应制之作,却写得气势雄浑,意境壮阔……但在泼墨写意中能做到工笔细描。”诗人突破了应制类诗作的固有风格,展现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和个性化感受,实属难得。
从格律方面看,本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反映了初唐诗歌在宫廷诗人手中已经朝格律化发展的程度和事实。初唐贞观时期,主流诗人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诗艺技巧,创作出了很多合律诗歌,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这也影响到后宫女性诗歌的创作。喜爱文学,有着很高文学素养的徐惠,初步具有了一定格律化意识毫不令人意外。女诗人的创作尝试在诗歌史上的意义,应同初唐宫廷诗人在促进中国宫廷古代诗歌朝着格律化方向发展的意义一样,值得后人肯定。
身世厌漂零,衣冠愧典刑。乾坤开阖户,日月短长亭。
水阔连天白,山高拥岸青。扬雄中有宅,垂老太玄经。
此邦虽在牂牁南,更远不离天地间。人生随处皆可乐,为报中原秪如昨。
人生无百年,胡为在远道。游子悲故乡,王孙怨芳草。
有田归去来,无田归亦好。
联骑发濠州,梅天雨似秋。马多同栈乐,人少异乡愁。
小嶂藏轻雾,深涡走浊流。榆花零落尽,春去若为留。
秋蕻春韭吾家物,一瓮黄齑五石粮。近日更添蔬笋气,荒村新泛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