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拥纤稀坐夜凉,清都金粟窦微香。世纷无复腾埃壒,仙乐应闻振篪簧。
云楮新裁眠正稳,月团旋煮味偏长。端居自有超凡趣,不在旁求大药方。
猜你喜欢
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只余架上万天花,照影清池三两曲。
江东诗仙花下饮,小摘繁枝篸醉玊。
惊飞雪片万许点,乱落酒船百余斛。
旧枝掠削自萦回,新枝奔迸无拘束。
诗仙诗满云梦胸,那更相逢此花触。
只愁毛颖倦驱使,一月屡向陶泓浴。
两章洗尽眼底尘,个字亦带花边馥。
凭谁说与柳柳州,休道一声山水渌。
愿参佳句法如何,夜雨何时对床宿。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无睡。无睡。又惹几多诗思。残钟一夜西楼。梦落吴淞晚秋。秋晚。
秋晚。寒雨连江人远。
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毫芒。
眼底桃花媚。罗袜钩人处。四肢红玉软无言,醉。醉。
醉。小阁回廊,玉壶茶暖,水沈香细。
重整兰膏腻。偷解罗襦系。知心侍女下帘钩,睡。睡。
睡。皓腕频移,云鬟低拥,羞眸斜睇。
夹衣初换。花信春逾半。桃片织,禽声变。山亭蜂蝶闹,津市鱼虾贱。
繄谁氏,柳阴坐挟书盈卷。
不道年华晏,夕照烟峰乱。天可问,堪长叹。未酬云路志,已遂名山愿。
今方信,白衣苍狗人情幻。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
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
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鸥梦稳,占断垂虹烟水。
弹了叩徵。笑侬亦工愁,新声曾倚。试赌旗亭,俊游同买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