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雄才试名郡,历历闻政声。北阙既拜命,南风摇双旌。
濠梁远入望,淮水还澄清。使君入城郭,竹马争相迎。
念昔龙飞地,人文秀而明。催科政仍拙,报答摅忠诚。
猜你喜欢
华林蔽崇巘,金塘罢兰枻。曲巷屡回车,纡径枉往辙。
重来几何时,暂至不复别。燕雀虚堂归,松萝四邻阅。
图书两三卷,茅屋八九折。抚化心已凄,衔知顿情竭。
伊昔与斯人,定交于晚节。投分既忘年,对酒常累月。
觞酌方未已,世路忽羁绁。临别深久要,揽涕即长诀。
芸阁访旧德,麟园钦前哲。身退物不迕,调孤道逾洁。
凤览夫子志,虫雕馀儿悦。人伦藉芳誉,物览清洞澈。
已矣故交欢,怀中字不灭。衣冠王气孤,风雅微言缺。
玉树想平生,石泉效幽咽。山阳既恸吕,雍门亦悼薜。
玉轸久不挥,冰弦痛欲绝。三叹奉遗音,斯理谁与说。
能持行不低,天龙守护伊。
中涂生告别,拔苦与耕犁。
孟夏土加润,苗生无近远。漫漫冒浅陂,芃芃被长阪。
嘉谷虽已值,恶草亦滋蔓。君子与小人,并处必为患。
朝朝荷锄往,薅耨忘疲倦。旦随鸟雀起,归与牛羊晚。
有妇念将饥,过午可无饭。一饱不易得,念此独长叹。
昔日题诗处,重来续胜游。
绿阴初入夏,苍鬓几经秋。
细雨渡头市,孤烟汀际舟。
溪山虽信美,翻恨不淹留。
长史御风兮舍人蹑云,掾左右兮山高谷深。昔渺渺兮何世,今茫茫兮何代。
王谢兮埃中,杨许兮尘外。五明重云兮咫尺而阻脩,东春兮西秋。
群芝兮递芳,朮花参花兮似不仝。人兮焉往,药香无歇兮人生不可以久留。
花里飞来粉翅疏,香罗扇上得形模。只缘容易无人爱,但说滕王蛱蝶图。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péng),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ān),铠甲不离傍。
冉(rǎn)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孤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安得:怎能。去:离开,避免。
冉冉:渐渐。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这首诗的首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在完成了连续的铺垫以后,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仅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这几方面有紧密关系,而思乡不得归是其关键。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思显得极为真切和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本色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阖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操诗的特点之一,也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的体现。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