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僧问我梅花妙,何事无诗只笑看。万物本知梅一我,老夫今日对谁谈。
猜你喜欢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槛外山花照眼明,独怜幽抱向谁评。因寻乐处诗为友,欲破愁城酒作兵。
歌罢倦吟多少句,醉馀强进两三觥。春光容易催人老,莫把污名玷此生。
点墨挥毫势始停,起来耳目共时醒。
一窗月色元无响,四壁虫声不见形。
南州二月春来早,绿水青山四萦绕。城中何处足春光,御史台中富花草。
窗外青梅结子稀,门墙桃李争晴辉。映日红绡正缕缕,漫空白雪何霏霏。
芍药锦苞犹未启,兰荪露叶光泥泥。杨柳风搓碧玉丝,芭蕉叶吐青鸾尾。
苔茵展地萱草长,千红万紫遥相当。竹林好鸟自鸣寂,菜畦蛱蝶殊悠扬。
生意由来满天地,妆点池台足佳致。门清祗觉白昼长,庭閒况复游丝细。
静观元化深无涯,中心默默含春熙。愿效冰霜达阳气,普期八表仁风吹。
竹杖芒鞋触处轻,煖风迟日近清明。天公似识游人意,特借春来几日晴。
中春天气似朱明,翕翕炎威恼乱人。一夜檐前天雨麦,晓来仍作本来春。
于越败吴于欈李,兵交岂意古今同。伤心遗老风尘际,举目河山草莽中。
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