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界清且永,而无紫金荣。下界人伦乐,光景何匆匆。
乃有太白精,托居人世中。淑履本大笃,阅世真青松。
灵筹纪鲐背,绿玉遗鸠筇。前年少子贵,霞被驰皇封。
今年长孙归,负弩惊村翁。岁岁初度嘉,仙桃熟新冬。
敬此来趋晏,称觞罗孙丛。巾襦几叶聚,兰芝炫绀瞳。
瑶池宁有此,尘区美无重。酒酣歌吾诗,鹿舞令威从。
猜你喜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本站。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臬申祷访精庐。
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旟。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
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
清果菩提绕室馨,金包柑橘丽繁星。更怜斗大波罗蜜,磥砢真同佛髻青。
少年观书如观火,偏傍点画推细琐。年老双目渐昏眊,睻目空花飞朵朵。
临池未写意已疲,展卷欲诵眉先锁。叆叇何物乃尔神,能使精力还故我。
两片轻冰彻底明,满轮蟾影凌虚堕。鲁鱼豕亥辨毫釐,大似燃犀走轻舸。
朝朝铅椠那辞劳,夜夜校仇犹自果。我笑杜陵对佳节,看花常愁雾中坐。
又笑东坡观细字,向龙乞水计何左。至宝无由持赠之,若令一见应许可。
佳人永暮矣。
隐忧遂历兹。
宝烛夜无华。
金镜昼恒微。
桐叶生绿水。
雾天流碧滋。
蕙弱芳未空。
兰深鸟思时。
湘醽徒有酌。
意塞不能持。
地偏寡迎送,书至慰蹉跎。此世知音少,吾生可悔多。
虚怀忘宠辱,遇物任谁何。未了山中约,期君难重过。
近水生惆怅,看天抱苦辛。一閒成落魄,多恨失收身。
又做江南客,还逢白下春。春风太轻别,无地著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