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樗飕飗洒寒雨,狐狸冷伴幽魂语。草没麒麟仆断碑,白骨年深化黄土。
荒凉古径无人行,凄风尽日吹阴云。青山莽莽几更主,翁仲无言成万古。
猜你喜欢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hè)蛇。
修鳞(lín)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qiǎng)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
坐久灯烬(jìn)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cuō)跎(tuó)。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4-327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8-19
3、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5-16
垂尽:快要结束。壑: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勉强。哗:一作“喧”。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薰序更朱籥,宵弦落翠蓂。人同散骑直,天与大夫醒。
鞅掌曹留事,羁孤坐刻铭。整冠谁辨谤,隐几独忘形。
夜色先归树,凉飙欲破棂。锁扉来叠鼓,卷幔入疏星。
綷羽依枝倦,飞花坠席馨。忧沈双蝶梦,病学一熊经。
道有支离粟,心无屈曲屏。汰沙如未及,拟杀著书青。
细雨阶前入,洒砌复沾帷。渍花枝觉重,湿鸟羽飞迟。
傥令斜日照,并欲似游丝。
去日一以驶,来日故应难。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结客五陵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雳应弓弦。意气渺非昔,行役亦云艰。
湖海事,感尘梦,变朱颜。空留一剑知己,夜夜铁花寒。
更说风流小宋,凄绝白杨荒草,谁哭墓门田。游侣半生死,想见涕潺湲。
青兕文场旧霸才,登坛曾敌万人来。图南此日联镳返,逐北他时奏凯回。
灯影钗光迷扑朔,矛炊剑淅莫迟徊。伫看直捣黄龙日,拂袖归来再举杯。
洒泪能为玉石声。哀鸿次第到边城。须眉未白千杯酒,书画都焚一世兵。
怜俗辈,觅群英。怕过闹市饰升平。推贤合力休多虑,再使山河照眼青。
行客起看仙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故山远处高飞雁,
去马鸣时先早鸡。关柳不知谁氏种,岳碑犹见圣君题。
刍荛十轴僮三尺,岂谓青云便有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