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林潏紫泉,离宫赫千户。飞鸣乱凫雁,参差杂兰杜。
比翼独未群,连叶谁为伍。一物或难致,无云泣易睹。
猜你喜欢
一官冯翊郡,为况定如何。水似古桐苦,风如东镇多。
幽心迷簿领,断梦阻关河。赖有清樽酒,时时一醉歌。
山色江声共寂(jì)寥(liáo),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yuàn)六朝。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参考资料:
1、李安纲杨桂森杨蔷云.《万家诗萃》.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63页
2、李安纲杨桂森杨蔷云.《万家诗萃》.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63页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山色:钟山的景色。江声:长江的水声。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萧萧:此处状风声。
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秣陵怀古,光看题目,似乎还是传统诗词中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吟咏。可纳兰性德不然,他围绕明朝开国建都于金陵,后来统治全国,迁都北京,最终仍落得个覆灭的命运展开议论。
诗的前两句是借景抒情。“山色江声共寂寥”,秦淮自古繁华地,这里江山险要,有虎踞龙盘之势。可是如今南京钟山的美景、长江的水声都归于寂静,呈现一片凄凉的景象。诗人眼前是秣陵,但思绪所及,却是对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树晚萧萧”的联想,晚风吹过明皇陵,只有树叶微微作响,两者同样都是一片萧索的境况。“中原事业如江左”,这句将全诗主旨直接揭开:曾经统治全国的明朝政权,即所谓的“中原事业”,与历史上偏安于长江下游以东的六朝、也包括南明小朝廷这些所谓的“江左”政权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那样腐朽黑暗,荒淫逸乐,民不聊生,都是一再地重蹈历史的覆辙。一个“如”字,将看似对立的“中原”与“江左”等同了起来。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芳草何须怨六朝”。以“芳草”来咏叹六朝衰亡的诗词从来就有很多,如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王安石《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等皆是。纳兰性德感叹人们何必总以芳草来感伤六朝的消亡,后来的朝代更替不也都是如此。可见,在他眼里,清朝取代明朝是顺应历史发展的。
整首诗的描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跨度很大,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虚实相映,写景和议论相结合,寓兴亡于山色夕阳、江涛草树之中,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待世事的沧桑变化,突破了前人金陵怀古之作的旧框架。
个中怀抱谁排遣。恻恻轻寒风剪剪。细思梅蕊晚香浓,争似柳梢春色浅。娇口化道字歌声软。醉后微涡回笑靥。更无卓氏白头吟,只有卢郎年少恨。
野客幽居何处寻,小园荒径似山林。雨足虾蟆何自喜,秋来蟋蟀竞悲吟。
丹青果实同时熟,红白荷花相映深。可怨幽兰老堂下,无端柔蔓上城阴。
微茫返照楼头出,萧索孤烟天际沉。楚泽偏伤千里目,西风自觉倦登临。
五夜霜为染,轻明映碧流。
山林惊有色,天地欲无秋。
野渡风初起,夕阳雨未收。
昔闻共墨客,霜屋落飕飗。
昏主恣淫慝。
皆曰自昌盛。
上仁矜亿兆。
誓师为请命。
既齐丹浦战。
又符甲子辰。
龛难伐有罪。
伐罪吊斯民。
悠悠亿万姓。
于此覩阳春。
种竹栽花溪上宅,此翁初赋归欤。试尝菊水味何如。人间霖雨手,天上寿星图。把酒祝翁千岁寿,翁言政不关渠。少令高大我门闾。平反亦多矣,有驷马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