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 谁氏子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
- 叉鱼招张功曹(署)
- 忆昨行和张十一
- 归彭城
- 感春四首
- 新竹
- 琴操十首。猗兰操
- 杏花
- 忽忽
- 古风
- 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 赠贾岛(以下二首见《万首绝句》)
- 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
- 谢自然诗
- 李花二首
- 晚菊
- 杂诗四首
-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 秋字
-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 华山女
- 相和歌辞。猛虎行
- 落叶送陈羽
- 醉后
- 君子法天运
- 合江亭
-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
- 枯树
- 郴州祈雨
-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 城南联句
-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穆宗长庆二年,裴度罢)
-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
- 木芙蓉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池
-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
-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 琴曲歌辞。岐山操
- 同冠峡(贞元十九年贬阳山后作)
- 送灵师
- 夜歌
-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 岳阳楼别窦司直
- 利剑
- 古意
- 赠唐衢
- 龙移
- 桃源图
-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 苦寒
- 从仕
-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 双鸟诗
- 赠刘师服
-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 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 过鸿沟
- 元日酬蔡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
- 咏雪赠张籍
- 梨花下赠刘师命
- 李员外寄纸笔(李伯康也,郴州刺史)
- 嘲鼾睡
- 海水
- 斗鸡联句
- 晚春
- 别韩湘
- 石鼎联句
- 秋雨联句
- 苦寒歌
- 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 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
- 昼月
-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留题驿梁
-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
-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 题张十八所居(籍)
- 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 题木居士二首
- 入关咏马
-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 盆池五首
- 芍药(元和中知制诰寓直禁中作)
- 咏灯花同侯十一
- 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
- 闲游二首
- 峡石西泉(一作寒泉)
-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 过襄城
- 和李司勋过连昌宫
-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 过始兴江口感怀
-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 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
-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 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
- 病中赠张十八
- 河南令舍池台
- 送刘师服
-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 送李翱
- 刘生诗
- 寒食日出游
- 县斋读书(在阳山作)
-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 三星行
- 岣嵝山
- 永贞行
- 出门
- 嗟哉董生行
- 烽火
-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 暮行河堤上
- 秋怀诗十一首
- 琴曲歌辞。拘幽操
- 琴曲歌辞。越裳操
- 琴操十首。龟山操
- 琴操十首。拘幽操
- 琴曲歌辞。履霜操
- 琴曲歌辞。雉朝飞操
- 琴曲歌辞。将归操
- 琴曲歌辞。龟山操
- 琴曲歌辞。残形操
- 琴曲歌辞。别鹄操
-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 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 游城南十六首。把酒
- 送侯喜
- 郓州溪堂诗
- 谴疟鬼
-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
- 杂曲歌辞。鸣雁行
-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 桃林夜贺晋公
- 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 感春三首
- 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镜潭
- 别盈上人
-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侯继时从王谔辟)
-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
- 答孟郊
- 送陆歙州傪
-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 题游息洞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荷池
- 题临泷寺
- 送李尚书
-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韩弘也)
-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 晚泊江口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
-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
- 县斋读书
- 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 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建封)
- 送郑尚书赴南海
-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稻畦
-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 送张道士
-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
- 题炭谷湫祠堂
- 剥啄行
- 莎栅联句
-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
- 早春雪中闻莺
-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 庭楸
- 岐山下二首 其一
-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
- 岐山下二首
-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 祖席前字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
-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 次硖石
-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 杂诗
- 食曲河驿(驿在商邓间)
- 征蜀联句
-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
-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 食曲河驿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
- 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 送文畅师北游
-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
- 杏园送张彻侍御
-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 孟生诗(孟郊下第,送之谒徐州张建封也)
- 寄皇甫湜(湜,睦州新安人)
- 人日城南登高
- 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
- 青青水中蒲三首 其三
-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元和四年作)
- 袁氏先庙碑附诗
- 赠崔立之(以下十五首见《外集》)
- 题西白涧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 春雪
- 春雪
-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 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祗召途中…郓州之作
- 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周君巢也)
- 游城南十六首。赛神
- 次邓州界
- 赠张徐州莫辞酒
- 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
- 辞唱歌
- 赠徐州族侄(以下十三首见《遗集》)
- 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 游城南十六首。赠同游
- 酬别留后侍郎(蔡平,命马总为留后)
- 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逢吉也)
-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 远游联句
- 寄随州周员外
-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 赠河阳李大夫
-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 潭州泊船呈诸公
- 游城南十六首。赠张十八助教
- 赠译经僧
- 朝归
- 题广昌馆(在随州枣阳县南)
- 镇州初归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
- 独钓四首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西山
-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张籍、周况也)
-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 纳凉联句
- 次同冠峡(赴阳山作)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源
- 武关西逢配流吐番(谪潮州时途中作)
-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
-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 送僧澄观
- 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 答柳柳州食虾蟆
- 寄崔二十六立之
-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王六,王建也)
- 辛卯年雪
- 记梦
- 汴州乱二首
- 过南阳
- 赠郑兵曹
- 射训狐(德宗时裴延龄、韦渠牟等用事人争出其门)
- 送区弘南归
- 泷吏
-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 路傍堠(以下四篇并元和十四年出为潮州作)
- 嘲鲁连子
-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孤屿
- 示爽
- 青青水中蒲二首
- 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三
- 示儿
- 湘中
- 广宣上人频见过
- 张中丞传后叙
- 贞女峡
- 答张十一功曹
- 题楚昭王庙
- 宿龙宫滩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杂说四·马说
- 谏迎佛骨表
- 子产不毁乡校颂
- 雉带箭
- 落齿
- 应科目时与人书
-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与于襄阳书
-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进学解
- 获麟解
- 与陈给事书
- 原毁
- 柳子厚墓志铭
- 原道
- 祭鳄鱼文
- 送石处士序
- 争臣论
- 杂说一·龙说
- 送孟东野序
- 圬者王承福传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送杨少尹序
- 送李愿归盘谷序
- 讳辩
- 祭十二郎文
-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戏题牡丹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山石
- 石鼓歌
- 花岛
- 南山诗
- 条山苍
-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 游太平公主山庄
-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 醉留东野
- 题百叶桃花
- 蓝田县丞厅壁记
- 晚春二首·其二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 感春五首
- 晚春二首·其一
- 春雪
-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 知音者诚希
- 池上絮
-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 调张籍
- 答李翊书
- 送穷文
- 送湖南李正字归
- 送区册序
- 送王含秀才序
- 听颖师弹琴
-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 师说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设水布
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性情中人
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总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吏部开锁
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鸢飞鱼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字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广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过马牵山
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驱逐鳄鱼
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当时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许多过江的人都被它们吃了。一天,又有一个百姓遇害了。韩愈忧心忡忡: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于是韩愈下令准备祭品,决定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梦吞丹篆
韩愈在年少之时曾有一梦,梦中有一个人和一卷丹篆,自己被迫强行吞下丹篆,旁边还有一人在拊掌大笑,顿时觉得惊恐不已,随即便醒来了。
醒后,韩愈只觉胃中似乎犹如有物体噎住一般,而且尚能记上其中一两字,笔法非凡。之后得缘见到孟郊,总觉得似曾相识,细想之下才惊奇地发现,孟郊就是那个梦中在旁大笑之人。此事在《异人传》中有记载,在《龙城录》中的记录也较为详细,据说韩愈醒后“笔势非人间书也。后识孟郊,似与之目熟,思之,乃梦中旁笑者”。
梦事中所讲的“丹篆”即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书之,笔画呈云迥篆书。韩愈明确反对佛教信仰,但颇信道教丹药。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实际上并无兴趣。对于韩愈梦中会出现“丹篆”,可理解为两点:第一就是韩愈对文学的追求所产生的梦魇,他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书法,笔势特别,所以便在梦中以人们常见的“丹篆”显示了出来;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韩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据秦汉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来的。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行为思想皆可影响其睡梦中的境况,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关于此梦是韩愈在受人瞩目之后对人所讲述的,所以也不排除有附加成分。而梦中孟郊在旁拊掌而笑,也当属鼓励,而非嘲笑。大概是韩愈潜意识中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以至于后来见到孟郊,并与其关系密切后,就很自然地把梦中“拊掌而笑”者同密友孟郊联系起来了。
误传相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世人画韩愈像,脸小且美髯,戴纱帽。这其实是南唐的韩熙载,在北宋时还有当时所画的韩熙载像保存,题词非常明确。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因此世人便误以为是韩愈。韩愈身体肥胖而少胡须。此后,韩愈配享孔子,各州县孔庙所画的都是韩熙载。后世无法辨别,便一直认为韩熙载的画像为韩愈。
风流成性
据记载,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韩愈听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陶谷《清异录》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退之投书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韩愈曾与客人共登华山,到达山巅后,发现四周险峻异常,估计没有办法迈步。在惊恐万分的情况写下遗书,发狂大哭。华山所在的华阴县县令想尽办法,才将其救下。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 “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教育思想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 《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 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
后人把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 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苏轼据此称 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困苦童年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是年,韩愈在长安落地,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此间,韩愈得到了马燧的帮助,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两入幕府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韩愈刚离开四日,宣武军便发生兵变,留后陆长源等被杀,军中大乱,韩愈因先离开而得免祸。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贞元十六年(800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于夏季离开徐州,回到洛阳。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吏部考试。
屡遭贬谪
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他曾告假回到洛阳,前往华山游玩。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县令。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复任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不久,厌恶韩愈的人称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韩愈被引为副使,参与修定工作。
谏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出使镇州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当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并向朝廷索求节钺。
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镇州后,王庭凑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有一士卒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指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韩愈又说:“田弘正举魏博以归顺朝廷,他的子孙虽然还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归顺朝廷,还未成人就被任命为节度使;刘悟、李祐当初跟随李师道、吴元济叛乱,后来投降朝廷,现在,都是节度使。这些情况,你们都听说过吗!”众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军不安。”
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都称善。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动摇,命令他们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逃溃围出,王庭凑也不追。
晚年生活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病逝于家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